“那你是如何打算的?”宁澜又问。
    “我原本是想等小书考上秀才再去州城,”李小墨也愁,叔婶搬去州城太突然了,把他的计划都打乱了。他在州城人生地不熟,贸然过去生计都是问题,“过几天先把爷爷送过去吧,我们等等再去。”
    别人的家事宁澜也不好多说什么,虽然舍不得笑笑,闲聊了一会儿就出来了。
    “我舍不得笑笑姐,”宁磊出了李大夫的家门脸就垮下来了,情绪低落。
    时光无涯,聚散有时,宁澜只能劝自己想开点,劝完自己又开导宁磊,“等你考上秀才我也打算送你去州城的,过不了多久你们就又能常见面了。”
    “那哥哥呢?”
    “我么,不知道,”宁澜是真的不知道,他想把洞溪村发展好,又想和九哥在一起,“一切都是注定好的。”
    人就是不经想,昨儿个才念叨完张就如,张九如就来了。他和小满骑马过来,下了马整个人都是凉的,宁澜熬了姜汤叫两个人驱寒。
    “就这几日的假,你不好好歇歇跑来做什么,”州城到洞溪村快马来回需要四日,张九如一共就七天的假期,路上用掉一大半,宁澜心疼他。
    “想你。”
    “我也想你,”两人在屋中腻腻歪歪的说话。宁磊早拉着阿北和小满躲作坊去了,可有眼色,非常值得他哥夸一夸。
    宁澜想起京中送来的东西,说道,“京里送了两回东西来了,不知道是谁,元白元青也不告诉我。”
    张九如拿起那枚长命锁看,和小时候母亲给他的一模一样,“应该是我母亲。”
    “你母亲知道我了,她能接受了?”宁澜有点惊喜,他当然希望和张九如的感情能得到认可,“那你家里其他人呢?”
    “怕是只有我母亲接受了,”张九如苦笑,若是父亲和祖父接受了,也不会在朝堂上弹劾他。
    “没关系,”宁澜出生安慰,“你母亲是什么样的,你给我讲讲,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改明儿我好讨好她。”
    张九如拉过宁澜的手,在他手背上印了一个吻,“我母亲是将门出身,早年和外祖一家生活在西北边陲,和其他大家小姐不同,她性子格外爽利。嫁给我父亲之后,就安心在家相夫教子了,你知道后宅有些事比之朝堂争斗有过之无不及,但她都处理的妥妥帖帖的,让人敬服,连长远京里的生意,都有她在背后出谋划策。”
    “好厉害!”宁澜惊叹,这放现代妥妥的女强人呀。
    “是呀,困于后宅是委屈她了,”张九如叹道,他还记得和母亲去外祖家探亲时,她换上一身戎装,别提多英姿飒爽了。
    “你外祖一家都还在西北?”
    “嗯,他们奉命镇守边陲,无诏轻易不得回京。”
    宁澜心脑子里浮现出一个想法,不知道能不能实现便也没提,“那张长远是你亲弟弟?”
    “不是,他是姨娘所生,在家行三,”张九如摇头,“我一母同胞两个弟弟,二弟和我相差两岁,小时爱黏我,自打我被家里赶出来后就疏远了,五弟年龄小,我离家后没再见过自然也不亲近。”
    “那你怎么就和张长远这么亲了,连白糖的生意都交给他,”宁澜想起初次见张长远那一张臭脸,忍不住抱怨,“你不知道他头一回来脸臭的,一句多的话都没有,我还以为我欠他钱呢。”
    张九如没忍住笑出了声,“他就那别扭性子,越是在乎的越不会表达,他要真对你很亲昵,那才是要倒霉了呢。他生母家里没钱没势,打小没少挨欺负,我帮过两回,他就记在心里了。”
    “原来是个知恩图报的,那我就不和他计较了。”
    第51章
    过完年天略微暖和了一点, 方元成带了几个人,知达知礼带着宁原李恒等七八个人又去跑商了。
    作坊人手肉眼可见的紧张,阿南重新布置好分工,又招过来一批人。宁澜也把宁守信提为了代理管事, 让阿南带着他。
    宁澜这边则买了些猪肉, 打算做成做风干猪肉干,看看能保存多久, 若能保存的时间长便可以以张九如的名义送到西北军中。他魂穿古代, 能过着安稳的生活, 与这些苦守边陲军人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这时军队之中虽有肉干,但是是在战时或者年节才会发放的补给, 平时兵士是吃不到的。
    猪肉干需要取瘦肉切成条,加姜、米酒、盐、五香粉、茱萸粉、花椒调味,少许白糖提鲜抓捏半个小时,再静制六个小时腌入味, 逐个摆在竹筐中风干至完全脱水, 拿在手里是硬邦邦的,上锅蒸熟即可。
    天气不同风干所需的时间也不同, 怎么着都得好几天, 若气温过高,风干肉还容易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