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罢,作词我可不行,写出来怕是叫人笑掉大牙,”王夫人笑着拒绝了。
    宁澜也不劝,继续讲红楼梦。才讲几句,李清如那边传来了动静,“打量我没读过书吗,六一居士的“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也敢拿来唬人,这般德行,还是少出来行走罢!”
    “我去问问有没有雅间空出来,”宁澜怕王夫人嫌吵,站起来就要往柜台走。
    王夫人手急眼快地拉着他坐下,“不用,就坐这儿很好。”
    宁澜便接着往下讲了,直到天色微沉,神色凌厉的丫鬟在王夫人耳边悄悄提醒道,“夫人,该走了。”
    “几时了?”
    “酉时四刻。”
    “哎,一时竟听痴了,耽误了澜儿这么长时间。”
    “不妨事,夫人想听随时过来。”
    王夫人从袖中掏出一串玉珠,一看就是把玩了许久的,个个散发着油润的光泽,“一点心意,澜儿不要嫌弃。”
    长者赐不可辞,宁澜双手接过,叫后厨食装了两盒点心,“这里各色点心都有,夫人尝尝,喜欢哪个让丫鬟过来说一声,我再做给夫人送过去。”
    “唉,好孩子。”
    ......
    “母亲,你见过宁澜了?”张九如忙完公事回来看见桌子上摆着宁记糖水铺的食盒,立马把事情猜的七七八八了,试谈问道,“可还满意?”
    “我说不满意你就能和他散了回家娶亲?”王夫人心中有九分接受了大儿子是断袖的事,可总有一分说不清是什么,拿话刺完人又开始心疼,“澜儿是个好孩子,你不可辜负人家。”
    “是,母亲,”张九如凝重的脸上才露出笑意,“五弟还小,怎么这趟把他也带来了?”
    “叫他跟着你在这里读书罢,李太傅那里我已经打过招呼了。”
    张九如神色一凛,“母亲,可是家中出什么事了?”
    “没事,你们兄弟也该亲近亲近,”王夫人语重心长道,“你二弟要承担家业,心思重些,你也不要怪他。你五弟自幼是个闲散性子,我只求他安心读几年书认几个字,别的一概不求,在你这里比在京里快活,但你也不要纵了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张九如点头应下,“是,母亲。”
    王夫人在州城待了半月有余,一有时间就在糖水铺里坐着,点上一两样点心,拉着宁澜聊天,说家中的事。
    张九如的五弟张长瑜来的第三日就去李太傅的私塾读书了,宁澜只见过两回,是个很阳光的少年,从京城来到青州也没什么怨言,只是和哥哥疏远了些,两人的感情且得慢慢培养。
    第54章
    “少爷, 路上小心。”
    “不用送了,有事给我捎信,回去吧。”
    等糖水铺客源稳定、步入正轨,宁澜便起身回洞溪村了。他离家将近半年, 实在是惦记家中的一切。
    到了清远镇, 宁澜先去糖果屋看了看,才进店身上的热气就散了不少。眼下天儿还热着, 店里放着冰, 因此也没断了人。看店的是他的一个堂舅舅, 也就是阿爷兄弟的儿子。堂舅舅见了他,把这半年收的银子赶紧交了出去, 像丢烫手山芋一样。
    越靠近洞溪村越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远远地看着熟悉的村庄,宁澜深吸了两口气才继续往前走。进了村,知礼已经在桃树下的阴凉处等着了, “少爷, 你可回来了。”
    知礼还是老样子,个子见长, 实在的性子一点儿没变。
    罗四叔诱来的野蜂都已经产蜜了, 油菜花开的时候,诱来了半箱蜂, 数量喜人。依靠人工分蜂,明年梨花开的时候分出四五箱蜂没什么难度, 给梨花授粉是绰绰有余了。不过脱粉器罗四叔还在研究, 之前做了一个效果不是很好。
    油菜花期过了之后, 张叔招呼了几个人把油菜全部剁碎, 把梨树林中的地又肥了一遍, 他和张振都盼着明年大丰收。
    宁磊和李小书中秀才的消息早就传到了村里,现在众人的兴奋劲已经过了,正好让宁澜躲了清净。他给父母上了香,把厚厚的谢师礼给宁致文送去,这事就算过去了。倒是学堂里新收了许多学生,文伯的学生还有一个也中了秀才的。
    家里只剩自己空落落的,好在还有小九和泡泡儿陪着。四喜和五福已经长的很大了,每日和阿黄小黑待在梨树林中巡逻,可神气。
    狗狗们的窝儿也挪到了作坊那边,由麻婶儿和知礼照看着,栗子林、糖作坊和梨树林连在一块儿将近三十亩地任它们随意撒欢。现在糖作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梨树眼瞅着就要结果了,不敢大意。
    宁守信管事的工作已得心应手,宁澜把宁大旺也提了上来,打算慢慢把糖作坊的事交给他俩,让知礼抽身和他忙秋梨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