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月月是漂漂亮亮的月 20瓶;文荒要人命 15瓶;饭团 10瓶;琴酒男神约美人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6章
    恁厚的雪一时半会儿化不了, 作坊不开工,便无事可做,日子就显的漫长起来。
    宁澜窝在文伯家里看书,一天下来眼睛也花, 就拿几张纸粘在一块儿, 裁了一幅扑克出来。这时也有纸牌,叫“叶子戏”, 不过花色复杂, 太费眼睛, 不如数字来的直白。
    “糟蹋东西!”文伯眼神儿从书上挪开,又好奇凑过去, “你字难看也就罢了,画的也歪歪扭扭的,起开我来。”
    宁澜乐的省事,把笔递给他, 站一边给他说怎么写怎么画, 说到一半想起来,“呀, 还得用红颜料!”
    “老爷作画有红颜料, 我去拿过来,”一旁瞧新鲜的管家连忙道。
    写好的纸牌得一张张开着晾干, 等着的时间,宁澜讲起斗地主的玩法。宁致文迫不及待想玩一玩, 站起来一边活动身子, 一边吩咐厨娘准备茶水点心。
    不多久, 厨娘端过来一碟云英面, 一碟楚夷花糕, 一壶热热的枸杞饮。这两道点心也算奇,云英面不是面,楚夷花糕不用花。
    云英面记于五代末至北宋初完成《清异录》中,是用藕、莲、菱、芋、芡实、荸荠、茨菇、百合,选净肉混在一起蒸烂。然后通过阴风吹凉后,在石臼中捣极细,放入糖和蜜,再蒸熟晾干,捣碎成团,待冷却以后变硬存贮,随吃随切。
    楚夷花糕就是鱼糕,相传是舜帝南巡时,因湘妃喜欢吃鱼厌烦挑刺,荆楚渔民便制作了这样一道菜。食鱼肉而不见其刺,有鱼味而不见鱼形,用筷子夹着闪而不断,洁白细腻,口感鲜嫩,从此广为流传。
    枸杞饮说白了就是枸杞泡水,只是古人用水更为讲究。做饮子首选山泉水,水煮三沸后浇入茶壶。生水煮沸有三阶段:初沸,如鱼目,微有声;二沸,如涌泉连珠,冒气泡;三沸,如波浪翻滚,水面沸腾。再煮过火,谓之老,水气全消,不能饮用。
    枸杞饮早在隋谢枫《食经》的四时饮中有过记载:“春有扶芳饮、桂饮、江笙饮、荠花饮、桃花饮,夏有酪饮、乌梅饮、加蜜沙塘饮、姜饮、加蜜谷叶饮、李饮、麻饮、麦饮;秋有莲房饮、瓜饮、香茅饮、加沙塘饮、麦门冬饮、葛花饮、槟榔饮;冬有茶饮、白草饮、枸杞饮、人参饮、茗饮、鱼饮、苏子饮、并加朱佩。”
    从记载来看,这四时的不同饮子也遵循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法。春季生阳补肝防风邪,夏季养心祛湿护脾胃,秋季润肺防寒促排便,冬季补肾养胃养心神。所以养生一事,自来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
    “快,管家搬个凳子坐过来,”待纸牌干了,文伯利索地盘腿坐在塌上招呼。塌中间矮几两边可各坐一个人,前边凳子坐一人刚刚好。
    “文伯你不许耍赖,快把那张牌放回去!”玩了几轮,文伯频频毁牌,宁澜手急眼快抓住他的手阻止,反被拍了一巴掌。
    “谁耍赖了,字写的太小我看不清,我拿错了,”文伯理直气壮。
    “你都拿错好几回了。”
    “那能怪我么,我老眼昏花的,”宁致文抓过一把铜钱放到宁澜前面说,“别怕输啊,给你钱,快出牌到你了。”
    这游戏新鲜,俩人吵吵嚷嚷的也热闹,小厮和厨娘都围了过来。管家老僧入定一般,不知不觉赢了一堆钱,只有那俩人还不知。
    正玩的起劲,知礼找了过来,“少爷,有人偷柴。”
    “啊,不偷金,不偷银,怎么偷不值钱的柴火?”宁澜略一思索,也就明白了,怕是家里柴火用完了,这会儿又没地砍去,“折了钱让他走吧。”
    “来了好几回了,要不出来钱,麻婶儿就把她按下了。”
    麻婶儿都能按下的人,宁澜皱眉问道,“是个女的?”
    “是个老妪。”
    “等打完这局我和你去看看,”牌局终了,宁澜不舍告别,路上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回封山时间太长,好几户人家柴不够用拿着东西来找咱们换,偏偏这人,回回说下一回给钱,回回要不到手,”知礼叹道,“这次麻婶儿看不过去说了两句,那老妪就不依了,说咱们有钱,什么都不缺,该给她点儿柴。”
    呵,倒是脸大。
    到了作坊,地上散了好大一片柴火,一老妪头发凌乱,正被麻婶儿拽着。怕是闹了一会儿有些累了,这会儿正僵持着,没人说话。
    “宁澜,”那老妪见了宁澜仿若见到了救星,“快叫你这老婢放开我,我可是你八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