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放心, 为着两个孩子我也会把自己照顾好的。”
    “嗯,两个娃娃可取名字了?”
    “只取了好养活的小名, 女娃早出生一刻钟叫苹苹,男娃叫安安,我也没什么别的奢求,只希望他们能平平安安长大。大名爷爷想等人算过再取。”
    从李小墨家出来宁磊有些伤感, “若还像以前一样就好了, 能时时刻刻见到笑笑姐。”
    “女孩子在家里见男子是有些不方便,等她养好了身体去药膳坊忙活, 任你什么时候相见都可以的。”
    ……
    别庄已经开始修缮了, 小满亲自盯着,每隔两日就过来告知宁澜一下进程。
    为了宁澜的计划, 小满忙的脚不沾地,宁澜大方地赏了他一笔银子, “辛苦你了, 还请你替我继续保密。”
    马上是张九如的生辰, 古人不像现代人一样年年过生日, 只过十岁及五十岁后的整寿, 但宁澜还是想为他庆贺一番。
    地点宁澜首选是在别庄,不用大张旗鼓,只他们二人过。别庄原本只要腊梅开花前修缮好就行,这样一来就要提前十来天,需得赶工。
    那边小满为他忙着修整别庄的事,这边宁澜找上赵耀请帮他自己挑选一件礼物。
    “这都瞧了几日了,竟没有你能看上的,”赵耀好不容易能坐下歇口气,手不停捶着腿,“再走两日,我的腿就要断了。”
    宁澜给他作了个揖,“州城我只和你熟,你又是自幼长在这里的,只能多多劳动你了!”
    “哎,成吧,谁叫兄弟的事就是我的事呢,”赵耀只能认命,继续和宁澜去各个店里转悠了。
    最后宁澜勉强选了一块玉佩,他挑来挑去都觉得没有配得上张九如的东西。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只能挑了块好玉,这样张九如能时时刻刻挂在身上,时时刻刻能想到他。
    张九如生辰这天要斋戒,感念父母养育之恩,宁澜选择了后面的日子庆贺,也不说是为了生辰的缘故,怕犯了忌讳。
    别庄已经修好,亭子、阁楼、承重木等都加固重新漆了一遍,家具也换了一部分新的,大门口挂上了澜清别院的牌匾。
    澜清,取澄净如水之意,再者“清”是张九如的名,他名为张长清,字九如。古人二十行冠礼取字之后,名一般只有长辈才能喊。
    这日宁澜提前半天来了别庄先做准备,张九如散了衙小满再接着他过来。
    只两个人吃饭,宁澜准备的菜色简单,一份拨霞供,一碗长寿面,一个柿子流心蛋糕和一道橙玉生。
    橙玉生是一道古菜,自宋朝时流传下来的。雪梨去掉皮核,切成骰子大小的丁。熟香橙去皮去籽,捣烂取汁,加少许盐、米醋浇倒雪梨丁上,用来佐酒助兴,再好不过。
    柿子流心蛋糕,需先做蛋糕胚。蛋黄、蛋清分离,蛋黄内加牛奶、清油、面粉、少量淀粉拌匀至浓稠的状态,如果面糊太稀蒸出来就会塌。
    蛋白滴几滴米醋,分三次加白糖打发,宁澜没再去做打蛋器,而是拿几根筷子绑一块手打的,三个蛋清花了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才打发好。之后分次加入蛋黄糊中搅拌均匀,锅提前烧热,中小火蒸五十分钟,取出晾凉。
    柿子是摘的小院中的,院里的柿子树早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子,摘下揽熟了就能吃。宁澜提前两天拿桑叶煎了水,放凉后加少许盐,把新摘的柿子泡了进去,柿子现在已经软透了,轻轻一捏就能流出汁水。
    柿子去掉皮按压成泥,一部分同酥酪拌在一起作为夹心。酥酪是宁澜买的,就是原来他吃过的酥山上面的浇头,宁澜也才知道酥和酪虽然都是在牛奶中提炼出来的,但却是两种东西。
    蛋糕坯横切三份,每份之间抹上一层厚厚的柿子酪,最上面两层蛋糕胚中间挖一个洞,填满柿子泥,这样一个流心柿子裸蛋糕就做好了,整个吊到井里冰着,吃的时候口感更好。
    长寿面是和好的面剂,用长长的擀面杖擀的薄薄的,切细条。碗内放干虾皮、瓜齑丁、少许盐,淋入热猪油,再加胡椒粉、酱油、麻油调味。面煮熟后捞到碗中,浇入兔骨高汤,再放一个煎好的荷包蛋就可以了。
    兔骨高汤是做拨霞供熬的,拨霞供即兔肉火锅,也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火锅形式。宋林洪在《山家清供》一书中写过,他和友人小聚时吃了这样一道菜,友人兴起作诗“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拨霞供的名字便是以此而来。
    书中是将兔肉切薄片,用酒、酱和花椒腌过,在水中涮熟了蘸自己喜欢的料汁吃。宁澜觉得骨头扔掉浪费,便拿来熬了高汤,用高汤涮着吃。另外准备了萝卜、笋、山药、白菜几样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