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竟是个坏人,”月儿冷笑道,“这还没如何你就向着那边了,不如你今日就搬过去,别叫咱们穷门穷户的辱没了你!”
    这话一出,知达忙把月儿拉进屋里,“我知道你急,可这话说的也太过了,若他真是记仇的性子,你们姐弟多年的情分就没有了。”
    月儿擦着泪,“我能怎么办呢,给他钱他不要,非要把自己的婚事卖了,且说这李家是好人,要是他考不上举人、当不了官呢,他可想过自己以后的处境?”
    “他是个能抗事的,”知达很佩服宋衡能做出如此决定,“他这样做一是心疼你爹,二是心疼你,这是把你们多年的付出看到眼里了。他又不是个傻子,他怎么能不知道考中举人能得个更好的亲呢!”
    “可他要是定下个普通门户我也认了,这李家有钱,城中秀才多的是,怎么会好端端的看上他呢!”
    “你也不要往坏处想,说不定李家就是看中宋衡的将来了。”
    这事说来说去就是一个解不开的结,宋家人各有各的苦恼,除了宋衡,一派自若的随宁澜他们上路了,叫别人看不出个什么。
    第75章
    张九如是不放心宁澜的, 把去年派去西北的元春和元秋给了宁澜调遣,元春先去省城安排,元秋则与他们同行。
    去省城的路好走,不少四面八方聚来的学子, 宁磊三人都不是死读书的, 一路上主动与人攀谈,交流学问。这样虽耽搁了几日时间, 倒是无碍, 宁澜怕他们去到水土不服, 出发的早。
    到了省城,元春已租好了院子, 很快就安排几人住下了。院里配有一个下人和一个厨娘,口味习惯什么都交代好了,很是周全。
    宁澜感念元春元秋辛苦,给了银子, 叫他们想做什么做什么去, 不必一直守在他身边。虽如此,两人是听了张九如吩咐来的, 不敢叫宁澜有任何闪失, 每日仍暗中保护。
    如今城里酒楼茶馆到处都是读书人的身影,宁磊三人读书磊磊偶尔也去街上转转, 去了两回,就安心待在家里了。
    乡试又称秋闱, 可以说是所有考试中最激烈的一次考试, 共考三场, 每次三天, 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场。
    每个省的主考官也是由皇帝亲自指派的, 第一场考试初八开始,考官初六入闱,内外帘官共赴上马宴。宴毕,内帘官进入后堂,监试官封门,内外帘官不相往来,内帘官只批阅试卷不再与外界接触。
    考试当天,考生要进行严格的搜身,以防“夹带”,当考生进入考棚后,就要锁门。
    考棚每个考生一间,内里狭窄,上下只有两块木板,上面的作桌子用,下面的当椅子,晚上两张铺起来当床。考试期间吃喝拉撒睡都在棚中,不许出来。
    另外考棚内会准备炭火和蜡烛,炭火用来取暖,也可以用来做饭。
    宁磊三人考试期间的吃食都是宁澜准备的,耐饥丸、鹅酢、鱼酢、食香茄、笋干和薄饼,菜肉都有,都是不用费劲加热了直接吃的,快快吃好了能留出充足的时间休息。另外宁澜还准备了茶叶,用来提神醒脑。
    考试过程中只闻考棚里的味道就叫人难以忍受了,更不用说还要费心费脑,提起十万分精神,注意笔迹工整、卷面干净等诸多细节。头一场下来李小书和宁磊脸色就发白了,唯有宋衡好一些。
    三场一共9天6夜,越往后越难熬,好不容易考完,学子互相搀扶着出来,几乎没个人形了,更有甚者连走动都不行,要被抬出来。
    乡试放榜中间要经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宋衡不愿在省城多停留,考完便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了,宁磊和李小书也无心逗留,都一同收拾好细软回去了。
    回去路上气氛沉闷,阿北这段时间把省城转了个七七八八,看了许多新鲜物件、遇着许多新鲜事一个字都不多说。
    一路上宁澜都由着他们,临进青州城,才开口道,“已经考完了,结局无论如何你们都尽了全力了,进了州城都这副颓废劲收起来,打起精神。”
    三人乖乖应下,进了州城果真都把脸上的愁容掩去了。回到家也没再多休息,都回书院念书了。
    ……
    桂花香正浓时,消息传来,宋衡一举夺得亚魁,李小书和宁磊双双落榜了,二人虽有些失落,还是打起精神一心扑在读书上了,自动隔绝了外界的杂音。
    过了几日宁致文的书信也传来,都是勉励的话,叮嘱他们不要放弃。
    只说宋衡那边,他考完试已经没有什么银钱了,打赏的钱还是李家小姐提前使人悄悄送来的,这才免了他拿不出赏钱的难堪。
    宋衡中举的消息一传出,家里的门槛都被人踏破了,送钱送东西的都有,宋衡来者不拒,有那想给他送妻送妾送丫鬟的,都叫宋父出面撵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