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有朱明正给的杨梅蜜饯、杨梅酒、青梅酒和蒜梅子。
    那婺州府酒和举岩茶是婺州的特产,过年时朱明正当年礼送来过,宁澜尝过觉着好,不好再叫朱明正送,这次就托秦正的人买一些回来自己留着慢慢喝。
    婺州府酒历史悠久,自春秋时就开始酿造,是传统名酒之一,其颜色金黄鲜亮,味香醇厚,切过口顺滑。
    举岩茶是半烘炒绿茶,冲出来茶汤颜色如碧乳,有一股芬芳香味,自宋朝开始闻名,至明清时被列为贡品。
    那杨梅蜜饯、杨梅酒、青梅酒和蒜梅子都是朱明正自己家做的,杨梅和青梅都是他们那边的水果,不易保存,这样处理了放的时间长。
    杨梅蜜饯、杨梅酒、青梅酒的做法都常见,只那蒜梅很特别,宁澜在书上看到过做法:
    先把盐炒至微黄,加水煮开,放凉后加入青硬梅子和蒜瓣浸泡。
    两个月后,在卤水要变色时,把卤水倒出来重新煮开,晾凉后再加入梅子和蒜浸泡,等个半年左右,梅子酸味消去一大半,蒜的辛辣味也消了就可以吃了。
    这样做出来的梅子并没有沾染多少蒜味,头晕恶心时最适合吃上一颗,平日当零食佐酒也无伤大雅。而大蒜则是有几分腊八蒜的风味,又多了果子的清爽,配面配饺子极好。
    “秦大哥,辛苦你把这些东西亲自送来,留下吃个便饭吧。”
    秦正来的突然,宁澜没有提前准备,好在麻婶儿做的饭菜还算丰盛,不至于太怠慢了。
    席上,宁澜起开一坛婺州府酒给秦正满上,自己则以茶代替。
    “早就听闻你要建寺庙,没成想真被你建了起来。”秦正初次见宁澜是他要往府城送瘟疫方的时候,将近十年过去,宁澜自己发了财,连带着村里人也赚了钱,现在目光更是放到了惠及子孙的事上,“当真叫我佩服。”
    宁澜敬他一杯茶,“秦大哥谬赞了,秦大哥的侠义心肠也一直是我所敬配的。”
    “哪里,我只是为生活奔波而已,”秦正饮下一杯婺州府酒,暗道一声爽快,“改日你这寺庙建好了,我一定带上我的兄弟家人来拜上一拜。”
    “欢迎之至。”
    第80章
    杨梅酒和青梅酒在这边算是新鲜物件, 送走秦正,宁澜分出几份,一份给阿爷阿奶送去,一份给三爷爷, 再留出给张九如和笑笑的, 剩下的都给宁磊过了孝期尝鲜。
    文伯爱酒,朱明正这个学生也是知道的, 捎来东西都有他的一份, 不用宁澜再给他分。
    宁澜最爱吃杨梅蜜饯, 是盐渍后加糖煮了再晒干的,酸甜苦辣咸中它占了酸甜咸三味, 很合他口味。
    宁澜给阿爷阿奶的果酒送去没几天,罗舅舅和罗明远亲自过来送了回礼,并告诉了宁澜一个好消息,罗明远被选中贡生了。
    “太好了, 恭喜舅舅, 恭喜明远,终于是苦尽甘来了, 那表弟可是要去京里了?”
    罗明远点头道, “下个月启程。”
    罗舅舅脸上掩饰不住的喜色,“今年官缺多, 若打点一番能直接谋个职,但他想去太学再钻研两年学问, 回来谋个训导的官职。我们也不懂这个, 都听他的。”
    训导是从八品的文官, 通常是辅佐地方知府或知州处理教育方面的事务, 远离权利中心和朝堂争斗, 是个明哲保身的好选择。
    宁澜佩服罗明远能想的如此透彻,“如此先预祝表弟早日得偿所愿。”
    “哎,明远总算熬出头了,这么多年他为了读书受了不少苦,”罗舅舅叹了一声道,“你还记得那一年你阿爷生病,有人上门要他入赘,自那之后他每日睡不到三个时辰就起了。后来独自在州城求学,受了什么苦也不叫我们知道了。”
    罗明远微微一笑,丝毫不把那些苦当一回事,“爹,我并没有受什么苦。”
    宁澜笑着道,“那些都过去了,管他受了什么苦,如今已得到了回报,舅舅也该忙着张罗表弟的亲事了。”
    “嗨,这也用不上我操心了,他被选中中贡生之后有许多说亲的,咱们这家世并不求往上攀,定下了他一个老师家的女儿,两边都知根知底,只等过礼了。”
    “喜上加喜,想必阿爷阿奶也高兴坏了。”
    “可不是,二老越发有精气神了,天天等着抱孙子呢!”
    罗明远选中贡生对整个罗家族乃至村里都是一件喜事,族中要大办庆祝,他罗舅舅没有久留,又说了几句话就回去了。
    两人走后,宁澜叫知礼张罗了一大车贺礼给罗明远送过去。
    太学在京里,青州府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去到那里各方面的花销都不会低,因此宁澜叫知礼选的都是实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