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瑜也总算开窍了,通过宁澜,把阿南当作管事聘了过去,现在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阿南替他盯着。
    宁澜这边则在制定菜谱,州城的菜样上添添减减,去掉两样拿到经历不显眼的,加了一道艾窝窝。
    艾窝窝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一,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在 《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
    艾窝窝是拿圆粒糯米做的,浸泡至能拿手搓烂的程度,滤去水分,上锅蒸熟,熟了之后倒入少量白开水,关火焖至糯米把水分都吸收。
    蒸糯米的时候正好准备馅料,现代艾窝窝的馅料很多,什么山药枸杞、红豆沙的,宁澜只准备做传统的什锦馅。
    芝麻、核桃碎炒香,冬瓜糖、糖渍橘皮、腌渍青梅、山楂糕切碎,加入白糖、少量香油拌匀,最后拌入一点桂花蜜。
    吃透水分的糯米顺着一个方向搅至起黏,案板上洒一层熟粉,将糯米搓成长条,分出等量的小剂子,按成饺子皮大小,包入两勺什锦馅,收紧口,整理成圆形,顶端点缀一小块儿橙色的渍橘皮,一个个软糯香甜的艾窝窝就做好了。
    宁澜正做艾窝窝的时候,王夫人着人送来几个饱满清脆的西瓜。
    这西瓜产自大兴府,享有盛名,皮薄,瓤红,汁水又甜又多。西瓜来的正是时候,给了宁澜一个灵感,他可以再做一道“西瓜酪”,添到菜单上。
    西瓜酪是老北京特色消暑美食,原来没有空调的时候,街边小店只有个楞个楞的老式风扇,坐在不知年代几何的木桌椅上,吹着不知道是凉是热的风,吃上一碗冰凉凉的西瓜酪再舒爽不过。
    说做就做,宁澜将西瓜切小块,挤碎,用纱布过滤出西瓜汁搁一旁备用。
    琼枝菜照前面说过的方法熬成汁,然后倒入西瓜汁,微火稍稍煮一下,不用煮开,这个过程主要是让西瓜汁凝固后的颜色有一个从浅到深的渐变,若煮开,西瓜汁就失了原本的味道了。
    煮好的西瓜汁过一遍面锣依次倒入到小碗中,放入冰室冷却10分钟。
    再拿冰糖和薄荷煮一个淡糖水,同样放入冰室冷却。
    10分钟后取出西瓜汁,这时碗中的西瓜汁已将变成了西瓜冻,用小刀斜滑切成菱形小方块,浇上薄荷糖水,糖水只略略高于西瓜冻就可以了。
    做好的西瓜酪颜色晶莹透亮,上层呈粉红色,下层呈红色,软软弹弹,入口即化,再加上薄荷的风味,比单吃西瓜舒爽很多。
    宁澜让阿北拿过来一个食盒,装了几碗西瓜酪和做出来的艾窝窝给王夫人送去了。
    王夫人在前厅接待了宁澜,瞧见食盒里的东西,光颜色就很叫人动心,挨个尝了,赞不绝口,把剩下的连带食盒交给大丫鬟,“给老爷留下一份,剩下的给老太太和老太爷送去,你知道怎么说。”
    丫鬟听吩咐去了,王夫人拉着宁澜的手和他说铺子的事,“长瑜这孩子不懂事,凡事你也不用都依着他,若有不好开口的你就来找我,我来替你说。”
    宁澜微微一愣,不知王夫人如何知晓了此事。
    “长瑜没什么心眼,他的事向来没瞒的住我的,这些天他忙的我这边也顾不上来,略找人问一问,一猜也就猜着了。”
    王夫人叹了一口气又道,“你这孩子是实心眼儿的,原来九如找到你过日子,我是不高兴的,可这不该对你生气,若不是你,怕也会有别人,是你我反而更放心了。现在我只想让你们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不用让其他人其他事烦心。”
    “娘,长瑜也是我的弟弟,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我这个兄长该做的,再说此事,并不是我帮他,而是我们各取所需。”
    “你这孩子,最会宽我的心。”
    两人正说着体己话,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青年带着几个人走了进来。中年男人两边头发花白,法令纹极深,显的格外严肃,那青年的身段容貌,都与张九如有七八分相似。
    宁澜猜到这二人的身份,心中不禁咯噔一声。
    中年男人瞧见厅中有人,斥责身后的随从,“怎么有客人在还往这边领?”
    领路的随从一声不敢解释,直接出去领罚了。
    王夫人安抚地拍拍宁澜的手,带着他站了起来,走到中年男人身边,“老爷,这是我干儿子宁澜,今儿个特意来瞧我的。”
    宁澜站出来行了礼,问了声好。
    中年男人也就是张九如的父亲微不可闻的轻哼一声,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宁澜,随意道了声,“知道了,”便带着身后的人走了。
    意外之中见到张九如的父亲,宁澜也无心再多逗留,很快告别王夫人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