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张九如散了衙,正看见宁澜盘腿坐在榻上端了一盘子鸭信鹅掌在啃,另有一个盘子盛细细碎碎的骨头。
    这是宁澜特意叫厨房做的不去骨的糟货,中午他留了肚子,待把王夫人、罗氏四人送走,便找了一本话本便看边吃。
    正吃的认真,听见动静,抬头对张九如露出一个大大的笑,“九哥,回来了,今天中午干娘过来了,做了老友粉吃,可好吃,我去给你做一碗。”
    张九如拉住他,“叫厨房做就好。”
    宁澜摇头,“他们才看我做过一遍,味道肯定不如我做的好,材料都准备好了,我去炒一下,很快的,九哥等我会儿。”
    张九如拗不过宁澜,便同他一起去了后厨。
    后厨听了宁澜的吩咐,果然各样材料都准备好了,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宁澜只等骨汤煮开,便开始炒粉。
    宁澜炒老友粉的时候,张九如就拿了一个鸭信在吃,一开始还觉着吐骨头烦,慢慢也吃出了乐趣。
    第88章
    “好热, ”宁澜四肢大开,瘫在床上,不怎么动弹就是一身的汗,总觉得今年夏天格外的热, 往年都没有这般难熬。
    阿北正在旁边的矮塌上打盹, 听见宁澜这样说,忙拿来扇子过来, “我给少爷扇扇。”
    “不用, 扇也没用, 都是热风,你继续睡去。”
    阿北如今跟着元春四处走动历练, 熟悉京中各种关系,经历多一些的事情,对他自己也是个成长,日后宁磊过来能更好的帮衬。
    元春可比宁澜严厉多了, 虽说阿北是宁澜托付过去的, 元春可不管那么多,只拿自己的一套标准来磨练, 每日把阿北累的够呛。好不容易有个喘息的时候, 宁澜不欲劳动他。
    屋外知了叫的惹人烦心,就连毛球球都趴在房中的冰盆前, 像只狗狗一样吐舌头。
    盆子里的冰没多会儿就化成了水,阿北想去换新的, 也叫宁澜拦住了, “罢了, 心静自然凉。”
    这样的天气若出去走走, 众多翩翩贵公子都没了往日的潇洒和讲究, 穿衣打扮上怎么凉快怎么来,尽管后面跟着丫鬟小厮摇扇,也个个汗如雨下。
    今春雨水就少,春收时已然受了影响,现在前后算算竟已有好几个月没下雨了。
    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张九如着人屯的冰,比起往年化的速度要快很多,宁澜平日里自己在家,已不再摆冰了,都紧给糖水铺子用。
    春季虽说欠收,但老百姓紧紧裤腰也能撑的过去。而现下河流断流,眼瞅着秋天的收成又要减产,城里城外已四处都是祈雨的,老百姓脸上都是愁容。
    张九如更是忙的不行,连着几日宁澜睡着了才回来,醒来他已经走了。司天台近日夜观天象,测算出旱天还会持续,秋收减产已成必然。
    为免到时百姓饿殍遍野,张九如和同僚紧急统计出受灾的地方及受灾的严重程度,拿出了发放救济粮的初步方案。
    然后方案递上去,户部一直说没钱,两方互相拉扯,每天在朝堂上吵的不可开交。
    张九如急的嘴都爆皮了,一天顾不上喝几口水,嘴唇上裂了好几道小口子,宁澜每晚撑着等他,帮他抹上一层厚厚的唇脂,才会再睡去。
    8月底,知礼请张冬至的人捎来信,青州也受到旱灾的影响,家里的梨子和栗子的产量都会锐减。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大旱之后必有大灾,按照历史总结出来的经验,大旱之后或出现蝗灾、地震、亦或是冬季的大寒天气,宁澜现在只求赶紧下一场雨,别让灾情延续。
    就这样提心掉胆地过了几个月,刚立了冬老天就下雨了,连着两天的小雨量刚好把地湿透,明年春天百姓的收成算是保住了。
    张九如也终于松了一口气,休沐那日睡到中午才醒。宁澜早早的炖用干姜、肉桂、当归炖了一锅羊肉汤,一直小火温着。
    “九哥,喝碗汤。”
    之前忙着给各地发放救灾粮,张九如瘦的脸颊都凹陷下去了,宁澜着急却帮不上什么忙,只能想法子在饮食上替他补补。
    王夫人也常送了汤来,汤汤水水进了张九如的肚子,也没见他胖上多少。
    张九如拿过汤先喂了宁澜一口,“这段日子辛苦你了,让你陪我一起劳累。”
    “我也没帮上什么忙,九哥才是真辛苦。”
    张九如笑着摩挲宁澜的脸颊,“洞溪村那边如何了?”
    “那边受旱灾比较轻,梨树减产了一半,已比我预想中的好多了。”
    “可供得上今年秋梨膏的量?”
    “已让知礼联系行商买梨子了,不过也不会买太多,今年秋梨膏的销量想来也会受影响的。”
    一只蝴蝶的振翅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像宁澜这边,不仅梨子和栗子减产,糖的销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就连寺庙那里,因不敢让工人们在高温下干活,也停工了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