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和泡泡儿是不爱吃鱼的,每每闻见鱼味就回嫌弃的走开。
    小九和泡泡儿鼻子嘴巴旁边的毛发变白了,步调不如以前矫健,两只猫都变得更加粘人了。这次宁澜回来,几乎是寸步不离的跟着,不许宁澜离开它们的视线范围内。
    宁澜身上好像长了两个猫猫挂件,这既让他甜蜜,又让他忧心。待寺庙落成,把佛像请了进去,宁澜先带着小九儿和泡泡儿去拜了一拜。
    宁澜这边要忙建院子的事,就把张清川送去了学堂,宁澜还缠着文伯让他把张清川收了当关门弟子。
    要不怎么说隔辈亲,张清川虽说和文伯没有半分血缘关系,文伯真真是用了十成十的心去教导。宁澜已开始害怕文伯累着,后来发现他反而精气神更足了,就放下了心。
    第91章
    中秋节前, 归远大师如约而至,文伯见到多年未见的老友,情不自禁潸然泪下,一番秉烛夜谈, 两人也未将这些年的旧叙完。
    归远大师声名在外, 再加上洞溪村环境清幽和十里桃花路的加成,吸引了不少愿意来常驻和挂单的僧侣。
    寺庙落成, 挂上“潜溪寺”的牌匾, 归远大师主持了洒净仪式和开光仪式后, 就正式向众人开放了。
    寺庙前的放生池中,宁澜移栽进去几株荷花, 红花绿叶山门,别有一番景致。池中的鱼倒不用他管了,自有来来来往往的香客去放生。
    寺庙开放后,洞溪村比之以前更加热闹。路边出现了许多卖香烛纸品、各种各样吃食、小玩意的摊子。
    宁澜当然也占据了两个好位置, 着人守着卖各色糖果、秋梨膏和酱油。
    ……
    这边梨树林中的院子还未建好, 宁磊和李小书中举的消息先传来了。
    宁磊和李小书考试完,听了张九如多走走看看的建议, 回青州的路上, 每到一处陌生的地方,就会停留几天, 与不同的人交谈,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状况。
    是以二人还没到家, 报喜的人先到了。
    要不说每年科举考试后都有人能靠拿赏钱发一笔小财, 给宁磊和李小书报喜的, 青州那边不说, 光洞溪村都来了好几拨。
    当然脚程快先来的拿的赏钱多, 后面的就只能得个茶水辛苦钱了。
    这一拨拨的人来,热闹的紧,敲锣打鼓,不出一日,宁磊和李小书中举的消息周边几个村子里的人也都知道了。
    二人中举,连带着洞溪村的书院名声大噪。又过了几年,书院出的人才多了,庙里的香火盛了,十里桃花的景美了,洞溪村成了外人眼中钟灵毓秀的地界。
    再说回这边,登门上宁家贺喜的人数不胜数,宁澜烦扰的很,又不能把人撵出去。只拖到宁磊回来,这些送房送地送钱送奴婢的人全都交由他来接待处理。
    宁磊和李小书得中举人,对两边家族都是大事,若这二人不来,族里的人就要找到州城去了。因此宁澜早就让人捎信过去,让这两人快马加鞭回来。
    等这两人回来的时间,宁澜也没闲着,一方面要替宁磊打发有意来交好的人,一方面要置办水席需要的菜品,另外新院子那边还常有事来问他。
    宁磊妥妥的算是替宁家光宗耀祖了,外姓族里不少说酸话的,一个乞丐小子,白白叫宁家捡了去,叫宁家占了这大便宜。
    这些话,传到宁家众人耳中,一点不影响他们的兴致。
    不止宁澜要替宁磊大办宴席,族里也要办,烧香祭祖感谢祖先保佑。
    宴席只说宁澜这边,宁澜这次办的席仿的是洛阳水席,不拘是哪里的,什么身份,只要是过往的人都能坐下来吃一口。
    洛阳水席最早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
    之所以叫水席,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洛阳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也免了浪费。
    正宗的洛阳水席有前八品(冷盘)、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共二十四道菜。虽说是庆祝,宁澜也不愿太张扬浪费,便减至十二道菜。
    冷盘只选了三道,凉拌莲藕、炝拌青笋和一道猪耳丝。
    按传统饭桌上爱成双成对,不喜单数,因此这前三道冷盘上了,族里几个老人明显不太高兴,宁澜只得随意拿“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糊弄过去了。
    实际上,有些凉菜的食材宁澜不乐意用。像其中取三岁狗腰花做的,还有雀舌做的,他想都不想都舍弃掉了。
    四镇桌是全上了的,分别是牡丹燕菜、葱扒虎头鲤、云罩腐乳肉和海米升百彩。
    牡丹燕菜是到洛阳必尝的,这道菜曾经招待过总理,燕菜之前冠以牡丹二字也是总理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