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菜其实是白萝卜,切成极细的丝,细到可轻轻松松穿过针孔。萝卜丝在水里泡二十分钟后捞出,裹上绿豆淀粉上锅蒸熟,之后过凉水,自然风干后,再蒸再晾,如此反复三到五次,直至晾好的燕菜外形宛如燕窝即可。
    燕菜使用前需再次泡发,然后洗净,厚厚的铺在碗底。
    蛋黄加盐、水淀粉蒸熟后切丝,瘦肉、香菇、青笋、胡萝卜一同切成细丝,依次均匀地摆在燕菜上,上锅蒸熟。
    最后浇上熬好的骨汤,骨汤提前加米醋、盐、胡椒粉调味。
    燕菜的搭配除萝卜丝是固定的,其他是可以变化的,像有钱的人家会用山珍海鲜,没那么富裕的就用肉丝、鸡蛋。
    总之不管用什么食材,味道都相差不远,牡丹燕菜集酸、辣、咸、甜、鲜、香于一身,爽口美味。
    葱扒虎头鲤正宗要选孟津黄河所产的长须鲤鱼,宁澜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捞了自家池塘里的鲤鱼来做。
    鲤鱼处理干净,腌制半个小时。热锅中煎至两面金黄,倒入适量清水,加酱油,糖,醋,葱姜蒜末一同翻炒后,小火焖炖,最后大火收汁。
    云罩腐乳肉,是五花肉焯水后,炒出糖色。切片,均匀的涂上腐乳、黄酒、酱油调的汁,放上葱姜,上锅蒸熟。
    海米升百彩,也就是干虾米同白菜一起炒。这道菜一来取“百彩”的吉利,二来解前两道荤菜的腻。
    八大件中宁澜只选了连汤肉片、洛阳熬货和八宝饭。
    连汤肉片是肉片搭上木耳、莲藕、金针、菌菇等熬煮的汤,酸酸辣辣,浓郁开胃。
    洛阳熬货有点类似东北乱炖,宁澜选这个是为了把席上剩下的边角料都用上,避免浪费。
    八宝饭则是糯米配上杂粮拌了糖,又加上红枣、核桃、橙皮丝等果脯上过蒸的。
    四扫尾中则是用了鸡蛋汤和甜酒山楂涝。
    甜酒山楂涝是使用米酒、山楂泥和白糖煮的,酸酸甜甜甜的,颜色也好瞧。鸡蛋汤常见,又叫滚蛋汤,吃完客人就该离席了。
    这顿席办下来花销不少,因着寺庙的缘故,洞溪村来来往往的人更多了,若一直任由人来,不知要几时才能结束,因此宁澜只办了两天。
    第一天宴请村里的人,第二天随便哪儿的坐下来就能吃。
    宁磊回来后,倒显的比宁澜还忙,找上来的人多,家里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
    水至清则无鱼,那些有意向来交好的,宁磊也不可能全拒绝,因此收了不少钱财。
    这些钱财他分为三份,一份给了宁澜,一份留作上京的费用,最后一小份给了族中支配。
    原来他中秀才时,名下的田地可免税,族中的公田已都挂在了他的名下,如今又给了钱帮助族中发展,算很厚道了。
    李小书那边同样热闹,有李家宗族照看,宁澜也没问过他那边的事。
    不等过年,宁磊和李小书就准备启程上京了,次年春天就是会试和殿试,耽搁不得,早去早安心。
    所谓大比之年就是这样了,乡试每三年一次,中间还能有个喘息的时机。会试就在乡试后的次年春天,也叫“春闱”,有些家乡离京城远的,中了乡试直接就往京里去了。
    若会试也中了,紧接着就要参加殿试。殿试是皇上主考,这时就不存在被黜落的问题了,只是区分个名次,状元、榜眼、探花都是这时候点的。
    阿北对京中已很熟悉,虽说在家里还会露出些孩子气,但在外边一副很有担当的样子,叫人一看就不敢轻易招惹。
    有他跟着宁磊,宁澜很放心的把他们送走了。
    林中的院子建好后,宁澜和张九如就搬了进去。
    事情特别多时,张九如才会住在衙门,平日里一散了衙,他就会骑着马回来。宁澜也都会带着小九和泡泡儿走到官道上去接他。
    张清川总被文伯留下教导功课,时间晚了就会住下。家里常是宁澜和张九如两人,很是自在。
    院里宁澜弄了两个气派的狗窝和一个大大的猫树,这样狗狗们来了有住的地方。小九和泡泡儿总粘着他,呆在家里可以在猫树爬上爬下的玩耍,不会无聊。
    宁澜还怕这个年会过的有些寂静,文伯提前打了招呼,叫他们一家三口还有归远大师去他家守岁。归远大师爽快应下后,还支使宁澜给他做了几道素斋。
    年三十,宁澜就拿出新衣服,让张九如和张张清川都换上。一样的衣服三个人穿出不一样的味道,高高低低排排站,一个谦谦君子,一个温润如玉,一个心醇气和。
    宁澜和张九如相视一笑,牵着手往文伯家走,张清川老老实实的跟在后面。
    有归远大师在,守岁宴上是没有酒的,几人以清茶代酒,吃饱喝足,说说笑笑几句,听到寺庙中凌晨的钟声的敲响,就各自回去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