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

作品:《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于朵直觉朱姐对她姐夫极可能有企图。

    甚至包括姐夫临时出差来不及告诉二姐,都是朱姐搞鬼。

    可能姐夫托了人转告,但那人没讲。毕竟他托的肯定是黑市的工作人员。

    那人听谁的可想而知。

    但现在姐夫都已经去外地了,没有办法联系。只能等人回来再说。

    出差回来后怎么都该休息两天吧,复婚的话先领证也行啊。

    于凌听了她说的,点头道:“对,你说得没错。休息两天,怎么都有一个工作日的。只领证也不复杂!好了,不说我的事了。你准备、准备。”

    一周只休周日一天,休息两天怎么都不会错过工作日的。

    “没什么要准备的啊!”于朵一脸坦荡地道。

    于凌看看她的样子,“好吧,你天生丽质又是豆蔻年华,不用准备。”

    十六岁,花骨朵一样。确实是没什么必要准备。

    就是小妹这个心态,哪像是马上要去相亲的人啊?

    于朵搓搓手有点不好意思地道:“我对于生平第一次去吃西餐,其实还是有点兴奋的。”

    这不是正在学英语嘛,难免好奇啊。

    尤其不用人家花太多钱,她心头就没有负累了。

    不然回头事情不成,她去吃人家这一顿难免亏心。

    她跟高老师大厅西餐礼仪,高老师教导她的时候也讲了自己去吃西餐的一些精力。

    尤其是她说跟着师丈接待外宾的经历,让于朵十分的好奇。

    于凌看着妹妹的样子失笑,这完全还没有长醒嘛。

    也不是辛家怎么这么急?

    感觉这里头确实是有缘故的。

    五点半的时候,邱新梅也下班回来了。

    她们是女方,现在还没有尘埃落定是不打算张扬的。

    所以,她也是到点才下班的。

    “嗯,小妹,我换身衣服咱们就走吧。”

    她外头穿的是厂里发的毛蓝色的工服,头上也还戴着工帽。用别针别在头上的,不好随意取下来。

    要对着穿衣镜取,不然头发可能会弄得乱糟糟的。

    至于晚上要穿的衣服、裤子和鞋子,已经提前拿出来放好了。

    娜娜在堂屋里小声和哥哥道:“哥哥,我也想、吃西餐。”

    她压根不知道西餐是什么,但看大人这么重视也知道是好吃的啊。

    不过家里大人说不能去外头说,她只能憋着。

    而且,不能闹着要跟。

    不然爸爸要生气的。

    而且妈妈说,不是妈妈去吃好吃的只带小姑,不带他们。

    是有人吃小姑吃西餐,妈妈陪着小姑去。

    第一次,得妈妈这个大人陪着一起去。

    于鹏停下手里的笔道:“等着吧,等以后小姑带我们去。”

    他听父母说这么吃一顿,怕是至少要花十块钱。

    靠父母带他们去,基本是不可能了。

    他们家如今每个月

    压根不能有结余。

    倒是小姑如果真的和爸妈说的那个小辛成了,倒是有可能再带他们去开开眼。

    他看到过同学的小姨处对象。第一次两个人出去不好意思,就把他带上了。

    没准以后小姑出去约会,也会带着他或者妹妹。

    大不了他让妹妹先去嘛。

    娜娜点点头,“嗯。()?()”

    她还是很信服哥哥说的话的。

    等邱新梅收拾好出来,于承也正好到家。

    邱新梅是下班铃声一响,立即就往外走了。他正好有活儿在手,还耽搁了几分钟。

    邱新梅道:“那我们去了,你们看好俩孩子。()?()”

    于承点头,“行,去吧。()?()”

    厨房里做饭的于凌也答应了一声。

    离得不远,两姑嫂直接走着过去。这么走上十来分钟,浑身暖暖和和的。

    大杂院的众人看她们穿着最好的衣裳,也有些猜出来这是去做什么了。

    只是小邱看着还有点紧张,特地捯饬过的样子。

    于朵倒是放松地很。

    看着倒像于朵陪着小邱去做什么的样子。

    几个大妈还有其他刚下班的人也没急着打听。

    这种事如果成了,过段时日确定了关系肯定会说的。

    要是没成,现在就打听也没必要。

    不过看于朵的样子,人选应该没有多离谱。

    周大妈小声道:“我就说于承不可能给于朵介绍多不靠谱的人嘛。?(小+?说)?[(.)]?来?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那是亲妹,又不是捡来养的。

    杨大妈笑了一下,“我看于朵那样子就没太当回事。我之前看她没做饭,是于凌在忙活。就随口了问了句‘要出去啊?’她就跟我说今天小邱要带她去吃好吃的。”

    于朵本来打算进厨房帮忙的,于凌说别进来沾惹厨房的油烟味。

    杨大妈当时就觉出了几分,觉得小邱多半是带于朵去相亲。

    不然吃好的,小邱自己孩子不带,单带于朵去?

    而且于凌还提前回家做晚饭呢。

    这一家子不闹腾的时候瞧着还是挺团结的。

    不过如今谁家不是这么吵吵闹闹的过啊?争吵也是为了钱、或者为了居住空间。

    不吵吵的时候就看着还行。

    反正一家子如果真的一点不团结,那肯定是要被外人欺负的。

    平时吵吵闹闹,遇上事儿肯定得一致对外。

    路大妈道:“于朵确实还有些小啊。之前不还说要去高中么,这于承在急什么啊?”

    周大妈道:“可能是遇上了好的,不想错过吧。先相看在那里,日常接触着,彼此有个默契。”

    “那对方又急什么啊?”路大妈还是觉得有些不寻常。

    杨大妈道:“可能是看上于朵各方面都比较出挑吧。先定下来,省得过两年真考上大学,盯上的人就多了。”

    这倒是说得过去。

    路大妈道:“那个小伙子肯定家庭背景不错。”

    不然于承不会那么好说

    话的。

    以前也不是没人打过于朵的主意呢。

    就去年这会儿(s)?(),

    他不是还每天去接放晚自习的于朵么。

    听说有个男同学跟踪小姑娘。

    那家条件就不怎么样()?(),

    于承可是一点没客气的。

    周大妈点头()?(),

    “真是个好的?()▁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也行啊。16岁,说小也不太小了。”

    路大妈摇头,“还是该认真书,高中很重要。考上大学了,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

    她是一门心思觉得‘万般皆下品,惟有书高’。

    所以才会当初咬着牙都供路远和路璐姐弟俩了中师。

    两个都有正式的教师工作,而且68年之前是自愿下乡。

    68年之后他们家两个早上班去了,家里相当于没有在那个年龄段的孩子了。

    正好逃过了下乡的命运。

    于朵成绩好,她一直觉得她就那么不书了可惜。

    如今要准备去高中,不该把时间浪费在这上头才是。想考上大学多难啊!

    杨大妈道:“估计她就是去应付差事的。”

    路大妈点头,那倒是。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她哥嫂一而再、再而三要她去的话,她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的。

    哥嫂跟爸妈还是不一样的。

    就不知道对方是哪个领导的儿子了。

    她们也不认得厂里大小领导的孩子,也无从谈起。

    回头肯定会有风声漏出来的。

    何副厂长已经先一步带着儿子到了地方。她抬手看看表,“时间快到了,小宇你去门口迎一下。”

    她戴的是一只瑞士女表。花了几百块不说,还托了人才买到的。

    这年头别说瑞士女表,能像邱新梅那样戴一只80元、上海产的梅花表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那是她当上先进工作者,被奖励了一只手表票,然后又咬牙花了两个半月工资才买到的。

    当时去商场排队,提前去排了好久才买到。

    辛明宇点点头站起来。

    父母的安排他不是打从心底乐意,这不拿他当联姻工具么。

    但是,既然来了他自然不会摆出一副非暴力不合作的消极态度。

    没办法啊!他虽然在上班了,但一个月只有四十多。

    钱嘛,自然是多多益善的。

    他穿上羽绒服在门口站了两分钟,就见到疑似是目标人物的于朵姑嫂了。

    辛明宇往前走了两步,微笑道:“我是辛明宇,请问是于家嫂子和于朵么?”

    邱新梅走的前头。她一看,果然是一表人才啊。

    跟于承差不多高(180),好像个白面书生一样。

    这外表,小妹也没有说还要挑剔的道理了。

    而且,也很有礼貌。

    她点头,“是啊,是我们。小辛,辛苦你了啊。于朵,来,认识一下!”

    邱新梅说着把于朵拉了出来。

    于朵走在她身后,半张脸都被挡着了。

    辛明宇的目光移到她脸上,看得楞了楞。

    ()?()

    然后迟疑地道:“你、你是不是那个爸爸去了攀枝花的小张梅啊?”

    ()?()

    他父母只和他说于朵很漂亮,可没说她就是当年在台上表演的小演员啊。

    ()?()

    邱新梅愣住,这说的是什么啊?

    ?想看清澜皓月写的《下乡的姐姐回来了》第 43 章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

    于朵也是一愣,那都是73年劳动节的节目了。

    也是她第一次登台救场,还表演的是比较重要的角色。

    原定的那个女孩子临场紧张了,死活不敢上台。

    记得好像是王科长的外甥女吧。

    于朵当时其实年纪比那个女孩子小些,但她长得比同龄人高。

    那个角色戏份还挺重。

    那会儿台下厂长、三个副厂长都到了,关键还有政府的领导来厂里慰问,一起看节目。

    人家是要到几个大厂子慰问的,刚坐下。

    正好轮上看下一个故事类的节目。看过就要去别的厂了。

    节目内容就一对母女在家思念去参加大三线建设的工程师爸爸。

    她们对于工程师长期不在家,从埋怨、不理解到后来提高了认识,顾全大局。

    表演很有层次,算是宣传科当年排练的重点节目。

    结果王科长的外甥女关键时刻掉链子。相当于其他表演者的努力也白费了。

    关键是刚才已经提前报了下一个节目的幕。

    只等台上的歌曲大串唱结束,就要上台了。

    王科长左右一扫,看到于朵在旁边,想到她之前也跑来看过几回陪练。

    死马当活马医,问她敢不敢上台,还说台词不是太多。

    记不住砍几句或者上了台自由发挥都行!

    但真的不能放空窗。

    于朵就上了。

    她本来就是去上厕所的路上,听人说王科长外甥女好像有些怯场,不敢上了。

    上完厕所特地跑到后台附近来晃悠的。

    至于台词,确实不是太多,但也不少就是了。

    王科长让演‘妈妈’的女干部必要的时候提点台词。

    于朵拿着台词本紧急记了一下,上了台实在忘了的几句她给人改词,把场子圆过去了。

    而且表现得十分的自然、大方。

    反正除了知道原台词的人,都不晓得有这回事。

    当时演出十分的成功,于朵拿回家一个暖水瓶。上头还写着晨兴机械厂1973年劳动节纪念。

    也开启了于朵在宣传科的打杂之路!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