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4 章 第二天,邱家二老...

作品:《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二天,邱家二老就一起到了于家取鸡蛋。

    邱老爹看于凌在家,便态度谦和地找她打听卖鸡蛋的技巧。

    于凌对邱家人其实好感欠奉。

    她昨天教邱老娘微笑服务,就是为了不理会的收拾一下这个老虔婆。

    相由心生是真的,这老虔婆怎么都不可能笑得慈眉善目的。

    但邱老爹没有直接和她起过龃龉,而且态度还不错。

    而且收了300块转让费这些说清楚也是应该的。

    之前邱老娘估计是太过自信,觉得卖鸡蛋挺简单的。

    一开始才什么都没有问她。

    于是开口道:“老伯,我就跟您说我都是怎么卖鸡蛋、卖衣服的吧。首先咱们心态得调整好。咱们不是供销社、百货公司的售货员,人家不求着买咱的东西,还有别的选择。而且卖得的前是归咱自己个儿。这个您能想通吧?”

    邱老爹点头,“能!”

    他听着于凌给说的,也都是实在话。

    于凌心道:那就好。不然什么都要她教,又不是她爹妈。

    “我都是拿客人当衣食父母看待的。”

    邱老爹很有些震惊,“衣食父母?”

    上升到这样的高度去了?

    于凌点头,“对啊,如果没有这两个生意,我哪来的收入啊?国家又安排不了那么多回城知青,我们家又没有任何人脉。这不是衣食父母是什么?”

    至少当时她身边是没有任何人脉,能帮她落实工作的!

    高老师的男人比她晚回城半年呢。

    至于如今,她已经尝到做生意的甜头了。

    短期内要想多挣钱来买房子、接回儿子,还是只能靠做生意。

    不然哪怕靠着妹子蹭上人家的关系,被安排一个工作。

    那一个月也就赚几十块。

    而且分房子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这种安稳日子以前的她是梦寐以求的,但如今却觉得有些鸡肋了。

    倒爷怎么了,二道贩子又怎么了?

    就算面上不好看,她得了里子、得了实惠啊!

    于凌现在活得挺自信的,她已经身价过千了。顺利的话,今年能过万。

    她已经决定过年那段时间要去插队的地方找儿子的消息了。

    不过,她不打算和徐然一起去。

    她又没打算和他有什么进一步的发展。至少现在没有!

    这种人情就别去欠了。

    她和徐然,还是单纯的利益关系吧。

    不过徐然说他不能拿六成。因为在挑货和出货这两个环节,于凌的作用都比他大。

    还说他这次卖货是真的认识到差距了

    最后就还是说成五五分成。

    于凌准备把于承叫去。过年他也要放几天假的。

    反正单独一个人,她是不敢坐火车跑那么远的。

    如今不是必须有介绍信才能跨省流动了。

    但她一个女的还是不敢独行千里的。

    那一路

    明抢暗偷、坑蒙拐骗真挺吓人的。

    这是于承欠她的!

    如果不是当年二选一于承接班、她下乡,后来邱新梅怀了于鹏又把她的工作抢了。

    也就没有她被迫丢下诚诚回城这件事了。

    她可以早早儿的、最晚在七年前父亲过世之前就能以接班的名义回城。

    那样她甚至都不会和钟言结婚。

    在工作被抢之前,她是没打算在插队的地方结婚、生孩子的。

    等再成功的在京广之间跑个两三趟,身家弄到5000以上。

    她就找于承说这件事。

    这一趟取经显然给了邱老爹很大的震撼。

    但他仔细想了想,于凌说得没错。

    这个生意如果能长长久久的做下去,比靠邱勇这个儿子养老还强。

    过去几十年国家给了他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如今退休了还有一份退休工资。

    他一直很感谢国家。

    如今,那些买鸡蛋的客人让他能丰衣足食,他是得对人家好点啊。

    邱老爹和邱老娘拿上40个鸡蛋出去了。

    邱老爹道:“老婆子,刚于凌说的话你听到了??[(.)]??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邱老娘有些不以为然,“会不会太夸张了啊?()?()”

    “一点也不。这个生意做好了,咱们能还债、能给邱勇出聘金和聘礼、还能老年无忧。()?()”

    邱老爹也不太会露出八颗牙齿微笑服务。

    但他听取了于凌的建言,认认真真把客人当成领导来对待。

    要说像对父母一样,他做不到。

    但可以类比的就是领导嘛。

    另外,人都有占便宜的心理。哪怕是一点小便宜,能占到也欢喜。

    他先给人拿大个的鸡蛋。

    剩下不是那么大的,就21个算20个。

    这样别人凑也会凑到二十一个来买了。

    这又不是很多,如今一家大小通常十来口人三世甚至是四世同堂呢。

    吃这点鸡蛋不在话下,不存在放过期的情况。

    邱家也是大事男的说了算的。更别说邱老娘还没有工作,一辈子手板心向上跟他要钱花。

    所以,虽然她很舍不得吃这样的亏,却也只能任由邱老爹做主。

    渐渐的,来他们这里买鸡蛋的就多起来了。

    可别小看了口口相传。本来就只是一个厂医院,传播范围又不太大。

    医务人员都来了不少。

    江莹还听到人议论,说今天门口卖鸡蛋的老太婆的男人来了,跟她的风格完全不一样。

    她听说了具体操作,也准备去买21个。

    一个上午,邱老爹就卖出了300多个鸡蛋。

    送出去的不过五个而已。

    少赚了五毛钱,但走量一下子就大起来了。

    邱老爹跟于凌打听清楚了的。

    刘老大那里量大管够,巴不得他多进货呢。

    如今放开了,乡下每家每户都在多养鸡。早就没有当初一家只准养三只的上限了

    。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养三只是社会主义,养四只就是资本主义了。

    上线的货源、经销商都希望走量更大。

    至于邱老娘,别人看她一副皮笑肉不笑、努力挤出笑的样子。

    到后来她看到白送了五个鸡蛋,挤都挤不出笑来。

    要不是这里不是大个的,就是有添头,都要绕道去其他两家。

    邱老爹干脆是让她跑腿回去取鸡蛋,不要留在这里。

    这样,他就不用走开了。

    “以后就我来卖鸡蛋。我干脆做个手推车,把鸡蛋都推过来卖。你在家管着邱勇,千万不能让他又和那些街溜子混到一起了。()?()”

    今天上午净利润小三块。他觉得长期下去,大有可图。

    邱老娘道:“邱勇现在都安心上班了。咱们一起来啊,我就负责跑腿嘛。()?()”

    邱老爹看着她,“我在女儿、女婿家里吃饭,是打算交伙食费的。()?()”

    老婆子不就是想混这两顿,给家里节省伙食费么。

    他也没饿着过她啊,至于这样么?

    哼,来吃女儿的,省下的钱留给儿子。

    时日久了,女婿能没有想法?女儿生活压力也不小,就是她也会有想法的。

    何况,老婆子还能力所能及的帮着做点事,他是不太会做厨房的活儿的。

    这段时间老婆子来卖鸡蛋,他在家看着邱勇省得他上班不老实。

    两爷子也是在工厂食堂里吃的。

    但退休了还老去也不好,毕竟厂子里对食堂是有补助的。

    如果每个人都退休了还去,食堂负担不了。

    所以,让老婆子回去买菜、给邱勇做饭正合适。

    而他也没什么不能出来干这倒买倒卖的活儿的。

    钱才是最重要的,没钱怎么还债?怎么安心养老?

    他可不觉得邱勇能给他们养老。

    他有退休工资还好,生病了单位也按比例报销。

    但老婆子是没收入,也没地儿报销医药费的。

    现在把这个生意做好就很不错。

    邱老爹在回于家的半道上,找公用电话给刘老大他们大队打去了电话。

    通知刘老大十分钟之后来接电话。然后在电话里让他下午再送400个鸡蛋来。

    今天上午把之后几天的量一起卖掉了。

    至于明天,就按今天的数来。

    今天一盘算能赚五块呢,邱老爹自然也就舍得付两次的电话费了。

    比起下去能赚到的前,这几毛钱电话费不算什么。

    中午在于家吃饭,他对于承和邱新梅还有于凌道:“还真别看不起倒爷。这挣得比我当几十年工人,干着活的工资多不少。而且,有我们倒卖鸡蛋,老百姓能更方便的吃到鸡蛋嘛。反正现在也不抓了!?()?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只要是国家不抓的,那就不能说是不好的。

    平民百姓,跟着国家走总是没有错的。

    于承和邱新梅也听于凌说了,年广久卖瓜子在1976年就有了百万身家的

    事。

    ⒈本作者清澜皓月提醒您最全的《下乡的姐姐回来了》尽在[$?],域名[(.)]⒈?来⒈$?⒈$?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⒈

    ()?()

    1972年才开始卖的啊。

    ()?()

    四五年挣了上百万,一年起码二十几万。

    ()?()

    这会儿他们也很感慨。

    ()?()

    但让他们丢了正式工作去干倒爷还是不肯的。感觉还是不稳当,还能干一辈子再传给儿孙啊?

    而且,自从厂长跟着邓公出防回来,他们连海外的订单都接到过几回。

    如今厂子里效益相当好,效益好了奖金就高。

    他们两个的收入都有小幅提升。

    还是这样更稳当。

    老头子这也是退休了,才舍得出来挣第二份钱的。

    关键是投机倒把办公室真的不管了。现如今这个单位还存不存在都不好说。

    于凌倒是对邱老爹的观念转变挺高兴的。

    “老伯,我高低得敬您一杯。您说得没错,有了我这样从南方进衣服回来卖的人,街上才不至于全是蓝白黑啊。别人看不起咱们,咱们不能看不起自己。”

    如果她不是又找到比倒卖鸡蛋更赚钱的生意,面对另外两家的竞争,也得这么干才行啊。

    倒是没想到邱新梅的老子居然挺有做生意的脑子。

    她跑去厨房把酒拿出来,先给邱老爹倒了半杯,然后给自己也倒了半杯。

    “下午还要做生意呢,咱们就意思一下就好。”

    “好——”邱老爹今天显然也很激动。

    两人碰了一杯,各自干了。

    邱老娘中途回来了几趟拿鸡蛋,于凌都在家呢。

    她自己做了个表格,在统计每种款式衣服的销量以及每种尺码的走量。

    就每天有个简单的表格画正字,这样也方便盘点钱货。

    然后这会儿就全部往按日期画好的格子里填。

    过两天再南下进什么货,她心头就能有个大概的数了。

    这会儿邱老娘就忍不住问道:“于凌,你那衣服摊子今天没摆么?”

    于凌道:“我雇了两个人替我卖啊。她们俩收入和销量挂钩,如果掉了衣服也得赔偿。我就不用每天去守着了。”

    邱老爹道:“嗯,你的生意是预备要往大了做?”

    他没这个想法,就守好这样一个摊子就好。小富即安!

    所以,他不打算雇人了。

    这会儿倒不是因为舍不得钱。

    能挣钱了,就不至于斤斤计较。

    关键是他都五十了,能这样就很不错了。何况他挣的都可以说是双工资了。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