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页

作品:《我,嘉靖,成功修仙+番外

    “是因为朝廷三年一度的大计将至,还是说畏惧刚上任不久的赵贞吉,害怕成为赵贞吉立威的对象?”
    严嵩想到这里,不由得眉头紧皱。
    随后,只见严嵩从胡床上起身,端起桌上的茶杯,轻啜一口后,又重新躺回胡床,开始在脑海中梳理起了目前已知的讯息。
    “赵贞吉此人,虽为人机敏,眼光独到,办事效率极高,是我大明朝难得的能臣干吏,但此人实在是太过爱惜羽毛,缺乏担当,且极善于自保,从来不授人予柄!”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被陛下派往了浙江,前去接替胡宗宪的位置!”
    “不仅如此,赵贞吉在被陛下派往浙江任职以后,一改往日谨小慎微的样子,行事愈发大胆起来,居然敢亲自带兵包围织造局!”
    “虽然陛下赋予赵贞吉的先斩后奏之权给了他底气,但是……”
    “等等,先斩后奏之权,陛下为何要赋予赵贞吉先斩后奏之权?”
    严嵩想到这里,整个人仿佛像是触电一般,猛地从胡床上坐起,此时的他,感觉自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在严嵩看来,满朝文武,能够被皇帝赋予先斩后奏之权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虽然江浙一带历来受朝廷重视,但是仅凭这一点就赋予赵贞吉先斩后奏之权,是根本说不通的。
    唯一的可能便是,赵贞吉此番,是带着陛下的任务,前去浙江任职的。
    “假设赵贞吉是带着陛下的任务,前去浙江任职的,那么陛下交代给赵贞吉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呢?”
    “曾经盘踞在我大明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已经被胡宗宪彻底剿灭干净,因此,肯定不是有关倭寇的事!”
    “而没有了倭寇的威胁,许多事情也不用再像以往那样顾忌,假设赵贞吉是奉了陛下的旨意,前去浙江任职,既然如此,那为何赵贞吉刚赴任不久,嘉兴袁家的这件事,便闹得沸沸扬扬的呢?”
    “嘉兴袁家近些年通过兼并土地,以及经商,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但现在国库又不缺银子,陛下犯不着……”
    想到这里,严嵩脑海中突然‘轰’的一声,一直以来,芸绕在脑海中那些挥之不去的疑惑,尽皆烟消云散。
    “等等,土地兼并,对,就是土地兼并,陛下派赵贞吉去浙江,正是为了调查有关土地兼并的事宜!”
    想到这里,严嵩只感觉整个人都有些不寒而栗。
    倘若此番赵贞吉是奉了陛下的旨意,前去浙江,调查土地兼并的相关事宜的话,那么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为什么陛下会赋予赵贞吉先斩后奏之权,为什么嘉兴袁家的这桩案子,会闹得沸沸扬扬,归根结底,是因为陛下想要“刮骨疗毒”,准备着手抑制土地兼并。
    自古以来,土地兼并一事,便涉及到了王朝的命脉。
    纵使明知道土地兼并的种种弊端,但是想要将其停下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原因很简单,其中牵扯到的人,亦或者是利益集团,实在是太多太广了,想要在这上面动刀子,所受到的阻力,是难以想象的!
    况且,皇帝本身,就是全国最大的地主,而现在你却要把刀子,对准自己所在的阶级。
    此事稍有不慎,便会动摇国本,掀起动乱,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
    当初的内阁首辅张璁在嘉靖的大力支持下,大力革除贪腐,清查庄田,不允许侵占、投献民田,违者问罪充军,甚至连勋戚大臣也一视同仁,一同问罪。
    由于张璁的改革触及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弹劾奏疏不断,在内阁首辅的这个位置上三起三落。
    后来,在张璁病逝以后,他曾经施行的这些政策,都被悄无声息地废除了。
    此时,严嵩已经明白了皇帝接下来想要做什么,先拿嘉兴袁家开刀,看看风向究竟如何。
    随后,只见严嵩将脑海中纷乱的想法尽皆压下,回过神来,无声自语道:“陛下啊陛下,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您可一定要慎重啊!”
    ……
    京城,国子监内。
    一直以来,国子监便有着严格的作息时间,并且制订了详细周密的课表。
    每月除了初一和十五两天有假以外,每日有课,生员不得无故擅自离堂,遇有特殊事情,必须向国子监祭酒请假后,方可离开。
    平时上课,分为早晚两次,按照教学计划授课,每到上课的时候,国子监祭酒、司立坐堂上,属官自监丞以下,分别按照既定的顺序站立,祭酒主讲,生员拱立静听。
    在下了晚课后,吴承恩独自一人走在路上,脑海中不自觉地回想起了课业结束以后,由夫子布置的功课。
    “书义一道,策论一道,习书二百余字……”
    想到这里,吴承恩的脸上满是沮丧之色,只见其看向远处的夜色,出言感慨道:“唉,再这么蹉跎下去,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够做官!”
    正当其出言感慨之际,只见前方不远处站立着一个人,从装扮来看,很像是那些官宦人家的管家。
    在那人的旁边,还站着国子监祭酒。
    吴承恩见此情形,不敢有丝毫怠慢,当即上前,向国子监祭酒躬身行礼道:“学生见过老师!”
    国子监祭酒闻言,微不可查地应了一声,随后,只见其捋了捋胡须,向吴承恩介绍起了来人:“这位据说是特意前来请你的!”
    待话音落下,只见那名管家打扮的人上前,看向吴承恩所在的方向,询问道:“您就是射阳居士吗?”
    见来人叫出了自己的名号,吴承恩点了点头,向来人还礼:“嗯,正是在下!”
    来人闻言,整个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旋即,只见其抬起头来看向吴承恩,恭敬道:“我家老爷有请!”
    吴承恩闻言,也不疑有他,在告别国子监祭酒后,便跟随着管家的步伐,来到了一处停好的轿子前。
    单就从眼前的轿子,吴承恩便能够看出,来请他的这个人,身份必定不凡。
    在临上轿前,只见吴承恩转过身来,小心翼翼地出言询问道:“敢问你家老爷是……”
    来人听闻吴承恩此话,也没有隐瞒的意思,不紧不慢地开口道:“吏部尚书,胡宗宪!”
    ……
    距离赵贞吉当众宣判袁家小少爷袁魁,已经过去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赵贞吉的事迹,也逐渐发酵,并被百姓广为传颂。
    眼下,近乎整个浙江的百姓,都已经知道了,新上任的这位浙江巡抚,是一位嫉恶如仇、为百姓着想的好官,赵贞吉青天大老爷的称号,也不胫而走。
    或许是受此鼓舞,许多百姓也鼓起勇气,前去县衙伸冤,其中不乏曾经被嘉兴袁家,以各种各样的手段强行侵占土地的百姓。
    浙江,浙直总督府。
    此刻,只见赵贞吉坐于上首,将目光转向一旁的何茂才,出言询问道:“距离本官宣判袁家小少爷袁魁的那桩案子,已经过去有一段时间了,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
    何茂才听闻赵贞吉此话,顿时面露难色,在犹豫许久后,方才开口道。
    “巡抚大人,实不相瞒,现在袁家就是铁了心想要拖时间,这袁魁不是这有病,就是那有病,万一等到朝廷大赦天下的诏书下来以后,事情就不好办了!”
    “不必太过担忧,本官先前已经请示过陛下了!”
    赵贞吉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冷笑一声,又继续道:“既然他们想拖时间,那就让他们拖,到时候本官送他们一家人整整齐齐地上路!”
    “是,巡抚大人,下官明白了!”
    何茂才听闻赵贞吉此话,当即神色一凛,沉声应道。
    在这话之后不久,赵贞吉仿佛像是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看向何茂才所在的方向,又继续道:“对了,最近有没有百姓,就土地被袁家侵占一事,来官府伸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