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页

作品:《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番外

    还是合谋,郡县官员也是儒生出身,同气连枝?
    那就另说了。
    冯去疾此言,是补刀一击,也是收尾架梯。
    虽然周邈没悟到冯去疾深意,但他恰好看见了街角那头,疾步赶来的一串串郡县官吏。
    哟呵!戏唱完了,人到了。
    “仙使降临,臣等有失远迎!还望降罪,以恕过失!”
    周邈:降罪是吧?会有机会的。
    晚上就给始皇陛下写信,告你们的状!
    眼下姑且先废物利用。
    “薛郡役夫可已尽数齐至?大典场所可有备选?”
    “役夫尽数齐至,宽阔场所也已腾出,垒高台的条石也已备好,只等仙使大典赐福!”
    所以这群郡县官员,究竟是算尽职,还是算敷衍?
    但这不重要,交给始皇陛下去决断。
    “带路前往。”
    薛郡和鲁县的郡县两衙官吏,殷勤带路。
    周邈一行,随从前往。
    至于身后的一十儒生,无人知其姓名,无人投以关注。
    寒风呼号,以为哀乐。
    ……
    最终大典赶在黄昏初时,天色黑尽之前,顺利结束。
    薛郡役夫不知仙使与儒生的对峙,薛郡黔首亦然。
    只是纯粹地喜悦着,欢庆着!
    错失役夫资格的人,自然则悔恨着,恐怕今晚将彻夜不能眠。
    而在薛郡的热闹之下,下榻官舍的仙使周邈,正在给始皇陛下写信。
    老实交代了他今天把鲁县儒生骂得狗血淋头的事,并反思过错:
    [……他们就是该骂!陛下你不知道,现在还好点,等到后来他们被封‘衍圣公’……
    得了个‘七十一代家奴、一十五朝贰臣’恶评,直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真是丢尽了孔孟荀的脸!
    虽然但是,我今天此举,是不是妨碍了陛下对儒家的行动啊,对不起……]
    周邈写完信,再次找来冯去疾手下的吏员,让他连夜送信回咸阳。
    实在是事情紧急,万一有妨碍,也好及时补救。
    送走传信吏员,方岩和燕伺候着洗漱完毕。
    周邈就准备上榻入睡了。
    方岩和燕退出内室。
    在退出厅门前,燕到底慢下脚步。
    对身边疑惑望过来的方岩道:“内者令,妾有一法,不知说出来是否对仙使有帮助……”
    方岩明白了,燕有话想说,但为表恭谨,先征询他的同意。
    “为仙使分忧,本是我等职责,若有良法,自当进言!”
    方岩不为燕的出头表现而不满,只为燕竟然对仙使有所保留,权衡利弊,不能完全尽忠而愤怒。
    两人重新回到内室,周邈正解衣欲睡,见状忙又系上。
    “怎么了?”
    燕也不拖沓耽搁仙使睡眠,直接道:“白日里仙使曾言,若是得空,必要去孔子墓前为他哭上一场。”
    “明日只济北郡博阳县一场大典,博阳县距离鲁县又近,挤一挤,应当能抽出小半日的空闲。”
    “仙使既然得空,何不真去孔子墓前哭上一场?”
    周邈:啊?当时他就是脑子里闪过‘哭昭陵’典故,出嘴就是他也要去孔子墓前哭一场,控诉他后人门生的不肖之举……
    等等!
    哭孔庙……
    哭孔庙,妙啊!
    第62章 百圣归秦
    周邈听过的著名哭孔庙事件,是顺治驾崩那年的‘哭庙案’。
    细节记忆已经模糊,只记得著名文学家金圣叹在此案中被抓斩首。
    临死前金圣叹与儿子对对联:‘莲(怜)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①。
    他现在还能想起金圣叹哭孔庙,也因为这副对联。
    抛开后事不论,放眼现在。
    “哭孔庙这事儿,妙啊!”周邈拊掌大赞!
    不过,按照燕的说法,哭于孔子墓前,其实是哭孔林。
    孔子及其后裔的孔氏家族墓地,称孔林。
    而孔庙,则是孔子逝后,将孔子故居的堂屋及其弟子曾住的内室改成庙屋,收藏孔子用过的衣冠琴车书,以作纪念。
    “不过孔子似乎葬在城北的泗水岸边,远了些,为表尊重又不好乘神兽前去,步行的话时间就太紧凑了。”
    燕:“是妾思虑不周。”
    燕的聪明是源于先天天资,能直觉地提出去孔子墓前哭,但她隶妾的身份注定她无法拥有世俗定义的学识和见识。
    不会知道孔墓和孔庙在哪儿。
    “不不!”周邈摇摇手指,“不去孔子墓前哭,但触类旁通,可以去孔庙哭啊!”
    “白天我当街叱骂一十儒生,言语间虽没有波及孔子,到底也损折了孔门名声。”
    “如果我去哭孔庙,一则可向世人表明,大秦仙使对孔子的…钦佩赞许。”
    他对外是大秦仙使的身份,不应当‘尊崇’孔子,惺惺相惜就不错。
    这样一来,就能给儒家挽回一点颜面。
    毕竟如今始皇陛下欲用儒学,那儒家就算友方了,颜面折损太过,于大秦也无好处。
    “一则可在哭孔庙的祭文上做文章。”
    ——仙使哭孔庙,当然不会是呼天抢地的嗷嗷哭了,是念祭文的高雅地‘哭’。
    “借以透露大秦及始皇帝陛下对儒学的态度:不是奉作圣谕,而是用作治国的工具。”
    “同时,整顿一番当下的孔门风气,剜去烂疮毒瘤,规训不逊门徒。”
    工具嘛,要打磨趁手才好用。
    像白天那样倨傲不逊的儒生,说不
    定就会真正发生‘坑儒’事件了!
    “燕,你可真是聪明!”分析完,周邈向燕竖起大拇指再次夸道。
    “谢仙使夸赞。”可燕自知,她只是偶有急智。
    提出哭孔墓,也是从乡里妇人哭诉中得到启发,哭诉是哭给旁人看的。
    既已决定,周邈立即重新穿上衣裳。
    “白天的时候是被堵在了大街上,不得已而为之,可哭孔庙这事,还是得从长计议……”
    方岩见状主动道:“臣去请冯上卿与武信侯诸位。”
    周邈已经穿上外袍,再披上一件大氅保暖就行,头发就不束了。
    “快去罢。冯上卿或已就寝,方岩你去更合适。”
    “燕,你则去备上肉脯、肉干等小食和汤水,晚上说事就得有夜宵才不困啊!”
    虽未听过‘宵夜’,但能意会,燕转身出去准备。
    方岩则疾步去通知冯去疾等人。
    不一会儿,燕备好了小食汤水,方岩也与冯去疾等人一道回来了。
    ……
    是夜深,召复起,议于内。——《秦书》
    史书上寥寥一笔九字。
    却因‘夜议’后第一日,仙使哭于孔庙,而被后世横加猜测。
    仙使哭孔庙,是结束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开启大秦一统后‘百圣归秦’的标志性事件
    将目光聚焦当下。
    后世猜测,夜议必定严肃。
    根本就是鬼扯!
    当下周邈就用发带松松地扎了个低马尾,冯去疾、冯毋择等五人和英布,有人是睡下后被喊起的,匆匆赶来也没束发。
    虽然大家不至于衣衫不整,却也都颇为松弛。
    嚼着肉脯、喝着汤水,倒像是宵夜座谈会。
    而不是后世所谓结束‘百家争鸣’,确立‘百圣归秦’的历史性大会。
    也没有后世影视作品演绎中,那样的金句迭出、智慧迸发、唇枪舌剑……
    因为最初这场会议,只是为了给仙使周邈白日当街叱骂一十儒生找补,开的舆情应急处置小会。
    “……如此,去哭孔庙、拜祭孔庙,或许是不错的补救应对之法。”周邈把心中对于哭孔庙的
    两条考量简单说来。
    冯去疾等人听了,也是纷纷拊掌大赞:“妙哉!”
    “这都是燕提的妙计!”周邈在人前再次夸赞了燕。
    众人目光赞赏地看向侍立在旁的隶妾燕。
    “仙使过誉。”此时燕又提出告退:“仙使与上卿们商议要事,妾便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