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页

作品:《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番外

    就像上学时,课堂上共用一本课本,不偏不倚地放在课桌正中间。
    大秦上卿们:……仙使怎么不算是有进步呢?
    韩信:莫名觉得他肩上的担子重了三分。
    #父母靠不住的孩子早当家,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周邈一无所知。
    周邈翻开册子。
    先浏览目录页,然后照旧定位到自己最关注的部分——分段施工。
    一眼扫过,找到重点,指读道:“……‘万里长城工程全段共分六段,对应施工队也分六班’……”
    “……‘各班标配临时水泥厂、取沙场各一处。其中每处临时水泥厂标配烧制水泥、运输工业机器人各一个,取沙场标配取沙、运输工业机器人各一个’……”
    “……‘各班标配制砖/切割、挖掘、搅拌、起吊工业机器人四个’……”
    “万里长城都是新砌的,不是修缮连接已有的秦燕赵长城,整个工程分六段,施工队对应也分六班。那么,每班就分六个机器人。”
    周邈心中默算,得出答案。
    随即单击任务道具栏的‘工业机器人’,弹出的说明框里,果然就是上述种类的工业机器人。
    至于计划书中后面的预计施工进度,为按时完成任务的几个进度节点等等部分。
    这是各个‘工头’要严格遵守的。
    周邈不必再看,把‘计划书’往旁边一推就罢。
    仙使兴趣丧失,整本册子方才得以移到面前。
    嬴政却全无异色,甚至捡起来继续翻阅。
    做到将大致内容,了然于胸。
    韩信:都不是真正的仙使了,怎么还这么‘嚣张’地对待始皇帝?
    你倒是谨小慎微一点啊!
    肩上的担子更重了.jpg
    就连英布,也有五分担忧神色与韩信重合。
    至于另五分,韩信是焦虑满面,英布则是斗志熊熊。
    英布:仙使随性,万一来日始皇帝翻旧账……他得出人头地,才能给仙使撑腰!
    大秦君臣:……嗯,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吧?
    ……
    周邈二次直起身。
    接着往下看任务道具栏——
    “工装竟然有三套!冬春夏各一套!”
    不止周邈欣喜,殿中众臣更是激动。
    最初只有一套工装时,应召役夫就已经欣喜万分。
    后来遇到有两套的时候,更是犹如天降大喜!
    如今竟然有三套!
    老丞相王绾语气感叹:“虽是十个月工期,跨越了冬春夏三季。可是,但凡能多得一套衣裳,役夫们恐怕没人不愿意多做工几个月。”
    周邈:那是,谁会不愿做高薪稳定轻松的正式工作,而选择做临时兼职呢?
    单击弹出说明框,周邈扫描一眼,确认工装还是和以前一样的配置——
    夏装包括内衣:亵衣、亵裤,外衣:短褐、(合裆)裈裤,脚上的鞋袜,头上的方巾。
    春装则在夏装基础上,加了一层中衣、中裤,且布料稍厚。
    冬装则又在春装基础上,外面再多一套棉大衣和棉裤,布料又更厚。鞋子也是更加保暖内有绒毛的皮靴。
    修建八方驰道时,冯去疾便是‘工头’之一,常日与役夫同处。
    因此明白:“这样三套工装——春冬两套的中衣中裤外穿,冬春夏三套的短褐外衣,再加冬季一套棉大衣棉裤,便能拆分成五套得体的衣裳了。”
    末了,又道:“甚至三套亵衣亵裤,都能拿去,改出四五套婴儿幼童的衣裳来。就连头巾,也都有拿回去,给刚出生的婴儿做一条小肚兜。”
    “因此这三套工装并非只是三套。而是五套大人衣裳,五套幼童衣裳,再加三条小肚兜。”
    外穿的衣裳得体,内里破破烂烂也无人在意。
    冯去疾这一笔账算下来,殿中众人对这笔财富也有了更加具体的认知。
    不约而同地心中感叹:仙使的到来,确是大秦及天下黔首之福啊。
    另一边,周邈突然想起:“这恐怕是一锤子买卖!”
    “修建万里长城任务限时一年,这个任务预计工期就有十个月。显然没有第三环任务了,这个任务就这一轮。”
    好可惜!
    修建八方驰道时,不仅分了东南道、西北道前后两个任务链,每个任务链又有三环。
    虽然开始时只征召了十万役夫,但前后算下来,受益的役夫足有三十二万名!
    也就是三十二万户贫穷黔首!
    可现在修建长城,就这一轮,想多薅点羊毛都不成!
    嬴政明白周邈的心思,却只道:“二十万役夫,已经足矣。”
    王绾跟着道:“正是如此,上天恩赐已经很丰厚,吾等也当感恩知足。”
    人啊,最忌不满足。
    虽然仙使是后世之魂,但大秦有此际遇,怎么不算是上天恩赐呢?
    “也是。”周邈也就嘴上喊一喊可惜,实则也没多痛心。
    只是,一旦想到羊毛……
    周邈猛地再次抬手,单击虚空,脸色一变!
    “果然!”
    周邈下意识地看向上首的始皇陛下。
    神情有些踌躇心虚。
    殿中君臣见此,心中皆是纳罕不已。
    为何心虚?
    周邈整理措辞,力求条理明白:“住宿补贴每人每月一匹厚棉布,也就是每人将有十匹布。”
    见周邈顿下,殿中大概最‘直爽’的王贲,率先开口:“这不是好事吗?”
    搞不懂有什么问题。
    周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某一方面来说,确实是好事。而且相比先前的‘仙缎’,这次的厚棉布还更适合普通黔首。”
    先前的仙缎是丝绸织品,普通黔首出入劳作,稍有不慎就会勾丝揉皱。
    ——当然,也没有黔首会舍得穿着仙缎做的衣裳上山打柴、下田耕种就是了。
    因此,先前的役夫得到住宿补贴的仙缎后,除了少数留下几尺给婴儿或女娘做嫁衣,或者留着传家。
    绝大多数,都是拿去与富户交易了,一换三、一换四不等,也算是好生赚了一大笔!
    周邈继续说这次的住宿补贴:“这次因为长绒棉已经在大秦种植,便出现了厚棉布。而能得系统一句‘厚’棉布,想来确实会很厚实。”
    “厚实的棉布吸汗吸水,相对也更耐穿耐磨,确实是更适合普通黔首的布匹。”
    虽然也还是可能会有部分役夫,不会舍得拿去做衣裳穿,会选择去换更实惠的麻布。
    王贲更加不解了:“这不好吗?”
    此时殿中君臣,大多都有些明白周邈为何踌躇、心虚。
    但是……总之不知道怎么说
    啊。
    周邈开始算账:“每名役夫十匹厚棉布,那么将会有二百万匹布,出现在大秦。”
    此时的人还没有市场需求饱和、通货膨胀一类的明确概念。
    周邈便也只好仔细地继续算账:“这一次,还将下发六十万套工装,还有之前修建驰道时,前后也下发了近六十万套工装。”
    “况且这一百二十万套工装,并不仅是一百二十万,至少能拆分成五百万套衣裳。”
    就像刚才冯去疾算的账,三套工装不止三套。
    一百二十万套工装,也至少有五百万套!
    “再加上两百万匹棉布……”
    账算到这里,周邈沉默片刻。
    但还是接上话:“固然布匹因为是实物货币,在货币的用途之外,还具有实用价值。”
    “大量的实物货币涌入,虽比金属货币带来的冲击小了太多,但到底也会引起通货膨胀。”
    周邈简单举了个例子:“也就好比,以前一匹布能换十三钱,以后一匹布可能只能换十钱。”
    虽然有些字词不曾听过,但结合前后上下,也能意会。
    纷纷颔首,示意明白。
    周邈于是继续说:“方才算的账很惊人——至少五百万套衣裳,两百万匹棉布!但其实还要加上之前的三十几万匹仙缎,换成麻布,便也是百万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