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页

作品:《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番外

    “大秦人口两千万,却有五百万套衣裳、三百万匹布,那至少有一千万黔首的衣裳、布匹需求饱和了!”
    通货膨胀,需求饱和,就是大量‘增发’实物货币的后遗症。
    周邈总结道:“也就是说,一千万的黔首!短时间——至少五至十年之内,不会再需要购置布料衣物。”
    听了周邈的算账,殿中君臣确实震惊。
    毕竟如今的时代,皇帝与上卿们对经济学还不敏感。
    惊愕之余,难免兴起迟疑:虽然但是,这有什么呢?
    周邈再补一刀:“而且这算法,还是往低了算的。”
    “因为拆分出的五百万套工装衣裳,也会有很大一部分,选择与富户交换更多套的衣裳。”
    这一现象是普遍客观存在的,因为好些役夫做工时都只穿最外面的外衣
    。
    里面的中衣中裤、亵衣亵裤,少部分留给了家中妻女幼儿,大部分其实是换给了富户。
    王贲问出君臣的心声:“那又如何?”
    贫穷黔首都有一套得体的衣裳穿,五至十年内都不用为购置布料衣物操心,难道不好吗?
    周邈一针见血(bushi):“这样一来,大力推广种植的棉花,棉毛纺织工坊出产的棉布、羊毛线及羊毛衣裤,销售将大受影响!”
    ……
    静。
    静。
    章台宫正殿中,一片寂静。
    周邈:???
    总结以往经验,周邈有点汗流浃背了。
    他又犯蠢了?
    终于,还是耿直的韩信开口:“可是,那占了大秦人口半数的一千万黔首,原本就贫穷。”
    “就算没有赐发的衣裳和布匹,他们也不会买得起棉布和羊毛线吧?”
    周邈:?
    周邈:!
    对啊!
    棉毛纺织工坊建设的初衷是以经济战制衡周边胡夷啊。
    硬要说它的目标客户,是西域列国,是周朝胡夷势力,是更西的国家。
    是本就能买得起的大秦大小富户。只是希望定价能惠及大秦国内的普通黔首而已。
    贫穷的黔首,本来就不是潜在客户啊!
    本来就不是目标客户,又哪有因此就损失了客户一说呢?又谈何影响销售呢?
    韩信是小孩子,说话实在。
    而且还是聪明的小孩子,说话更加是直中命门。
    韩信:“再说了,那一千万黔首现在不必购置布料、衣物。但是如果让他们富有起来之后,难道不会在得体的外衣之内,再置办几件舒适、保暖的中衣和内衣去穿?”
    即便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也能在种植五谷粮食之外,有空闲和地方自己植麻养蚕,自己纺织布匹、裁衣缝裤。
    对啊!
    现阶段需求饱和了,就创造财富,使黔首富有起来,那不就又有新需求了!
    “是我着相了!”周邈犹如当头棒喝。
    他还在用后世固有的市场经济思维看待当下,结果就闹了个笑话。
    一时都没想到,此时不过是奴隶制都还残余的封建社会早期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都还稚嫩。
    退一步说,会在原始社会中,因为赠送了野人一年的食物,而去思考食物的市场饱和,食物通货膨胀了吗?
    又不发展市场经济,供需关系、通货膨胀,这些东西有影响。
    但只是微小的影响,并没那么严重!
    正如王贲所说:那又如何?不是好事吗?
    对啊,是好事啊!
    至于兵仙崽说的,让黔首们富有起来,才是他们应当做的!
    仙使大受打击……
    仙使重振旗鼓!
    大秦君臣:……仙使心性,果然不必担心。
    顿悟的周邈豁然开朗,大放厥词:“既然需求饱和不是问题,至于通货膨胀,也管他三七二十一呢!”
    “反正普通黔首家无余财,通货膨胀就膨胀呗!自给自足根本碍不着我们,财产贬值的都是富户、大富户!”
    谁见后世偏远贫穷的普通农民,在乎过通货膨胀吗?
    只有那些有存款、有房产和其余资产的富裕阶级,才整日担心财产蒸发贬值。
    周邈的幸灾乐祸显而易见。
    #他虽然不愁钱花但他自我代入无产阶级!#
    天下最大富户之列,恐怕都在这殿中了。
    大秦君臣:……
    不过算了,那些布匹的贬值还伤不了他们的筋骨。
    但很快,周邈又想到一点:“但是这二百万匹厚棉布,却是发给贫穷黔首的……”
    嬴政果决道:“工装、布匹与口粮,皆分批发放。”
    “工装在冬、春、夏每季发一套。”
    “布匹每月发一匹,除本人留用一二匹布外。其余皆经驰道驿站,按名单发放至郡县家中签收。”
    “若无家人,可寄放官衙,待归乡时再领取。”
    周邈惊讶道:“可是这不是会麻烦吗?”
    虽然现在大秦八方驰道畅通,每隔百里便有一处驿站。
    但每月二十万匹的棉布……
    其实也没什么啊!大秦这个国家机器启动,布匹又不重,跟文书寄递差不多!
    二十万,不过就是后世一家网店畅销款的月销量!
    只要始皇陛下不觉得麻烦,那还不是一道圣旨的事!
    二百万匹布看似极多,可分散至天下三十六郡①、千余县,而长城沿线九郡占一半。
    那么九郡之外的每县也就一百多匹,每月每次也就一二十匹。
    嬴政目光犀利:“于国于民有利之事,如何能言麻烦?”
    众臣纷纷附和:“正是此理!”
    李斯:“每人十匹棉布,若是一次发放,役夫们的保管也是个问题。等到回乡时,路途上恐难杜绝劫道夺财。”
    而且陛下决定分批发放布匹,原就是为了防止陡然涌入大量布匹,使役夫黔首的布匹贬值。
    如此每月发放一匹,缓慢释放,便能大大降低和减缓趋势。
    至少刚开始还能叫得起价,等到后面价跌得狠了,也能留作自用。
    这大概就是仙使所说的,实物货币的好处了。
    王绾补充建议:“或许应当另拨数千兵马,专司布匹寄递之事,并严格签收核验文书,以防冒领、侵占。”
    御史大夫冯劫:“那看来臣应该组建御史团,再次巡察天下郡县了。”
    不管如何旨令严明,寄递签收严格,却也难免滋生贪婪。
    巡察郡县,总能震慑一些贪婪小人。
    不过,由驰道驿站直接寄递,不经郡县衙署过手,应该能好上许多。
    况且长城途经郡县,有仙使每月走一轮,就像当初的驰道修建时一样,很少有人敢于贪占这些布匹。
    保底归还财物,罚为刑徒;上限本人凌迟,夷灭三族。
    不怕你就来!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周邈一思考,就闹出个笑话。
    所幸他脸皮厚,现在这个‘笑话’又解决了,便也揭过这一篇了。
    ……
    周邈最后单击‘工餐’,弹出说明框——!
    第124章 万事俱备,只等开工!
    [精选非转基因、种性稳定的纯天然优质玉米。]
    “嚯!嚯!没想到最后还有个大惊喜!”
    大秦君臣唰地投来期待目光!
    周邈置身众人瞩目之中,揭晓惊喜:“工餐竟然是配发的玉米!”
    “新年抽奖时,抽到的那种玉米!”
    哗!
    殿中气氛于无形间,陡然火热!
    一向温文谨慎的萧何,此时却最激动:“如此一来,岂不是不用耗费两三年时间,今年春暖之时,便能广播至南北各地!”
    按每名役夫一日八升口粮计算,每月便是约一石半玉米,十个月便是一十五石。
    一十万人,共计就是五百万石玉米!
    做种子够够的了!
    甚至还大有富余!
    治粟内史左丞的萧何,激动之后回归理智。
    摇头自我否定:“不,所谓欲速则不达,今年春暖太过仓促。”
    全秦推广种植玉米,兹事体大,宜稳扎稳打,不可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