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中, 一个因为年纪过轻被他留了一命的蛊女跑掉了。
    侠客自然要将人捉回来。
    但南岭的密林是蛊女从小长大的地方, 靠着对地形的熟悉, 修为低下的她得以与侠客周璇。
    两人在南岭的密林里追逃了三天三夜, 最终走投无路的蛊女想要利用天然沼泽为陷阱,坑害侠客。但侠客修为深厚, 身法灵巧,轻松避过了陷阱,反倒是她自己不慎掉入了沼泽。
    按理来说,侠客不需要救蛊女,她年纪虽轻,却已经和她的部族一起害了不少人。
    他之前没有杀她只是因为无法对年纪这么小的女人出手,但她死于沼泽只算自作自受。
    只是面对少女眼中强烈的求生欲,侠客还是动了恻隐之心——至少让她接受审判,看她的罪责是否需要一条命来抵。
    这样想着,侠客伸手将少女从沼泽中拉了出来。
    也就是这短短的接触,蛊女将自己身上剩下的最后一只蛊,下到了侠客身上。
    这只蛊名为情蛊。
    因为情蛊蛊虫过于弱小,侠客一时不备,反而让她取得了成功。
    这情蛊极为刁钻,会让中蛊之人情不自禁爱上雌蛊蛊主。
    在经历过一次“农夫与蛇”的事件后,侠客不再留存仁心,计划在解蛊后便诛杀蛊女,正法的同时也避免情蛊棘手的后遗症。
    就在他准备动手之时,蛊女突然叫出了侠客辛苦追寻的师弟名字,并声称自己见过他要寻找的这个人。
    她说的信誓旦旦,甚至连侠客师弟的特征也说对了。
    侠客并不完全相信,但犹豫许久,还是为了这丝线索,留下蛊女一命,选择相信自己能凭意志力抗衡情蛊的后遗症。
    这一念之差,最终造成了不幸。
    情蛊,“情之所起”如蛊似毒,非人的意志所
    能抗衡。
    侠客终究没有抗住,渐渐对蛊女动了心,放下了杀她的念头,转而试图教化她。
    但蛊女岂是善类。
    她就像自己养的蛊虫,只要不斩尽杀绝,便能步步蚕食,将人扒骨拆皮。
    蛊女口中没有一句真话。
    关于侠客师弟的信息,都是她通过之前对侠客言行的观察,连蒙带猜说中的。
    她并没有见过侠客的师弟。
    但她永远不会将这个秘密告诉侠客。
    她要侠客围着这根虚假的胡萝卜,做她的牛马。
    在三观扭曲的蛊女眼中,虽然她的部族用中原人来炼蛊,但一直有“物尽其用”,并不算坏事。他们只是想这片土地恢复原本的安宁祥和而已。
    反倒是侠客无冤无仇杀了她全族。
    因而,她对侠客恨入骨髓。
    发现侠客竟然在蛊虫作用下竟然对她有了情意之时,蛊女欣喜若狂。
    她利用这份在蛊素影响下产生的感情,一边假作悔改欺骗侠客,蒙蔽他的感知;一边偷偷培育新的傀儡虫,利用侠客对她放松警惕的间隙,将蛊虫下到了侠客身上。
    渐渐的,侠客在傀儡虫影响下逐渐神志不清,一度被蛊女欺瞒,误杀了许多无辜之人,而这残忍的事实又进一步导致了侠客意志的动摇,使他被傀儡虫侵蚀得更深。
    最终,他彻底失去灵智,沦为被蛊女驱使的人形兵器。
    这条支线的任务便是帮发疯的侠客寻找回过去,还原事情本来的面貌。
    除掉蛊女后,侠客也在短暂的清明后安详地死去。
    说实话,叶清读完这个支线任务的背景故事时,整个人都不太好了。
    侠客的情源于蛊毒,在中蛊之前,他对蛊女只有厌恶与杀意。
    而蛊女对侠客也只有恨与折磨。
    但任务名称偏生扯什么“恨海情天”。
    似乎披着爱情的名义,一切的怨毒就都能合理化了。
    难以理解。
    出于对剧情的不适,他读完一遍便难以忘怀。
    鹤云栎还没有追究叶清为何听说过情蛊,隽明袖便抢着追问:“什么叫情蛊?”
    想着其中或许有能帮到三师叔的内容,叶清便将剧情内容伪作自己听过的传说讲了出来。
    明明是个故事,鹤云栎却越听越心慌,太阳穴直跳,忙掏出静心丹塞了好几颗才缓过气。
    隽明袖听得十分生气:“好阴损恶毒的女人!好阴损恶毒的招数!老头子中了这个蛊是不是会死啊?我还没给他准备好棺材呢?他还不能死!而且他死了我还要给他戴孝,那我三年之内不就娶不到师兄了?”
    前几句还像关心师父,后面越说越离谱。
    鹤云栎无奈捂住他的嘴:三师伯虽然中了蛊,但打小师弟的力气还是有的。
    不过被小师弟不着调的话一闹,他不知何来的心惊也烟消云散。
    哭笑不得的同时,鹤云栎劝慰:“师弟别担心,有师父在,三师伯会没事的。他虽和故事里的侠客中了同一种蛊,但身边是我们,并非与他仇深似海的蛊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