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太太、四老太太用力点头。
    四老太太笑道:“还是咱们家老二读过书,这说起话来,即简洁又明了,哪像咱们嘴皮子都快磨破了,还没你说的清楚。”
    余隐道:“四伯母谬赞了,我只是说出实情,这些年咱们在京里,见过许多人,为了参加科举,出人头地,都是几年几年不回家的,为什么呀,一是因为路途太远,二是因为来回一趟不止花钱,还花时间,这么一来,只能把亲情放在心里,待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再将家人接来团聚。”
    “二伯母说得对,咱们老余家,一族的人就出了我这么一个读书人,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官,但也算是熬出头了,既然如此,我就该为族里做点事情。”
    “所以,二伯母放心,我想好了,咱们族里孩子多,我又不能每个都亲自教导,不如就拿点钱,办个族学,待孩子们学有所成,中了秀才,再由我亲自教导,定将咱们老余家培养出和个举人,进士,将来咱们说出去,也是书香门第,耕读之家。”
    “哇,咱们家也要办族学了吗?二伯,真是太好了……”
    老太太们还听得云里雾里没一个开口的,倒是三太太的三儿子拍手叫好,伸手拉了一下自家的弟弟道:“小五听到没,以后咱们也能上学了。”
    余五用力点头:“谢谢二伯。”
    四老太太的两个年纪大点的孙子,也禁不住开心起来。
    唯有年纪最小的七娃子懵懵懂懂。
    余隐见这几个小子这么捧场,顿时心情大好,“先别谢我,你们要知道读书虽好,但是读书也极苦,而且花费巨大。”
    四个人用力点头。
    刚才的喜悦一扫而空。
    三太太生了五个孩子,老大、老二年纪大了,早已娶妻生子。
    老三自小便聪明好学,可惜家里穷,本该给老三准备的上学钱,都用在了给老大、老二娶媳妇上了。
    这次二老太太他们合计着余隐的家产。
    三太太便偷偷问过自家老三,给余隐当儿子乐意否?
    余隐有学问,又有钱,将来老三的前程肯定不会差,余三虽然不太愿意,可一想到过继给余隐就能读书。
    于是便跟着三太太来了。
    至于老五,也是来碰碰运气。
    毕竟有些人过继子嗣,人家想选年纪小的。
    岂知,四老太太更狠,直接把自家的三个没成家的全给带来了。
    最小的七娃子今年才八岁,硬生生把三太太家的小五给比下去了。
    三太太当然也舍不得把孩子给余隐,可一想到若是儿子过继给余隐,将来一家人的生活都有了保障。
    就是再过继,那也是自己的亲儿子。
    这么一想,心情便通畅了。
    余隐目光扫过众人,将大家的表情尽收眼神,顿了顿道:“可若是办了族学那就不一样了,先生我帮你们请,将来考试的费用,我帮你们出,若是有人学习成绩好,每年还能拿到一定的奖励,到时候咱们老余家,可就不是我一个读书人了。”
    “我一个五品的芝麻小官儿,指不定你们好好学习,将来能成为三品大员,朝廷重臣,甚至封侯拜相,你们说对不对?”
    二老太太和四老太太听得晕晕呼呼的。
    双方一对眼。
    都从彼此的眼里看出了懵逼之感。
    说好的过继子嗣,怎么成读书学习了?
    余隐这个饼给大家画得有点大,有点香,特别诱人。
    他还把自己当年怎么学习的事给说了一下,他那时候环境苦啊,家里没钱,全靠王老先生可怜他,让他在外头听了一段时间。
    见他实在好学,才免了学费让他进来听课。
    后来余隐自己也争气。
    现在吧,他出钱办个族学,条件比他当年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几个小子,立马就又来了精神,余隐道:“你们在京这些日子,我每天抽出一个时辰来给你们讲讲学,让我心里也有个底。”
    小子们用力点头。
    余隐笑道:“我不在家的时候,你们妙儿姐姐便能教你们,可别小瞧妙儿是个女孩子,她的学问可是一点都不差,别说秀才,就是举人的考试都难不得倒她,只可惜她是个女孩子,妙儿一个女孩都能做到的,你们堂堂男子汉有何不可?”
    小子们:“没有。”
    余隐微微笑:“行,今日太晚了,咱们先休息休息,明日开始,我每天抽一个时辰教导你们……”
    说完了族学的事,余隐望着二老太太道:“二伯母咱们老余家一向人丁兴旺,待办了族学,孩子们都进学了,将来肯定一个个都有出息。”
    “您刚才说,谁都舍不得把自家的孩子送人,我余隐生生夺人家的孩子,这算个什么事儿?您说是吧,再说了,咱们余家的兴盛还真扯不到我一个人的身上,如今您也瞧见了,这几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好,将来咱们家都得靠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