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邸报里面只说了要来四位新人,而且都是翰林院那边自请过来的。
    大家都是老熟人,而且余隐还是大家的老领导,以后一起工作就好说多了。
    待到快午正时,一群人终于来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这地方不安全,才闹完倭寇,而且基建也不太好,于是,个个只带了两个书童,家属一概没人带。
    不过也能理解,翰林院这边鲜少有年纪太大的乐意外放的。
    余隐望着人群中那个熟悉的身影,微微有点出神。
    谢晋怀居然也来了。
    旁人就是带得东西再少,也有几个箱子,他倒是,一个书箱,一个五大三粗的书童。
    看余隐瞧过来,有些不好意思道:“大人,许久不见。”
    余隐笑着点头:“你从北地什么时候回来了?”
    “去了没多久,北夷那边确定打不起来,下官便回来了,这次听说大人这边需要人,就让刘大人帮忙,也给下官申请了个名额。”
    余隐明白。
    伸手拍了拍他的肩道:“好好干,咱们不比京里规矩多,但条件却比不上京里,今日老夫让厨房做了几道滨海的特色菜,你们先把东西放下,吃个饭。”
    卫七在站后头,听得直抽嘴角。
    您该说,先拉拉肚子,换换肠胃!
    哈哈哈……
    大家对余隐的了解,那都是,这是一个非常好说话的老头儿。
    然而——
    待大家坐在一起,推杯换盏,肚子开始咕咕叫的时候,众人还在想,领导真热情。
    直到一个个捂着肚子往厕所跑,脑子里只有老头儿略微吃惊的样子,“哎呀,老夫忘了,你们可能不太习惯吃海鲜!”
    众人:……
    余隐他们刚开始过来的时候,也是吃了会拉肚子。
    不过现在拉肚子都是小事,总感觉自己全身上下冒着一股海蛎子的味儿。
    吃完饭,余隐先给大家安排了住处。
    又让人煮了点药汤,一个个给灌了两碗,这才算面有人色。
    谢晋怀和他同部门的陶新城住对门,共用一个客厅,在他们对面住着另外两人,四个人就陶新城最能吃。
    自小在海边小城长大,是以吃完之后麻事没事。
    喝着自家带来的茶叶,给虚弱的谢晋怀介绍道:“待过两天,咱们上手了,我带你去山上瞧瞧,咱们南边的山跟你们北边可不一样,咱们这边到处都是果子。”
    谢晋怀不想打击他,可还是实诚的开口:“这山不是去年才烧过吗?今年能结出果子?”
    陶新城:“……”
    你想不想聊天儿了?
    尽管谢晋怀属于聊天必死型,但是陶新城话多呀,两人尬聊了好一会儿。
    直到对面的那两人也被勾引了过来,由自家的书童架着,搬了把椅子。
    三个人躺着,一个人坐着。
    画面莫名和谐。
    朱威道:“你们发现没,余大人比在京里时,瘦了好多。”
    李锋有气无力地申着脖子:“何止是瘦了,我瞧着更年轻了,这是怎么回事?”
    谢晋怀道:“可能因为头发变黑了吧!”
    陶新城点头:“没想到大人瘦了这么好看。”
    三人抽抽嘴角,默默别开脸。
    陶新城拍了下自己圆鼓鼓的肚子,“不行,改天我得问问大人,是怎么减肥的。”
    谢晋怀好笑道:“大人怕是根本没减,听他们说当时这边情况特别的艰苦,缺吃少穿,又大雨下了十多天,大人还得照顾病人,生怕病扩散,将所有人都传染,劳心劳力,可不就自然而然的瘦了。”
    陶新城:“……”
    余隐这边也有人了,不再是单枪匹马。
    派过来的四个人,余隐多少都了解一些,于是便把工作大概给划了片。
    士农工商给划分开来。
    每人分管一片,比起先前让他人一管,手忙脚乱的样子,要轻闲不少。
    他中午迎接新同事,自己的任命令又正式下来了,于是,便多喝了点酒,迷迷糊糊的躺了半下午,起床时,小鱼儿吵着要做风筝,余妙便打算带她一道去买。
    余隐道:“老夫也同你们一道去,趁着今日有时间,带你们去城里逛逛。”
    小鱼儿拍手道:“好呀,好呀!我要吃糖葫芦。”
    余妙道:“爹爹,这里有糖葫芦吗?”
    余隐笑道:“有,不过与京里的有些不一样,串起来的也并非山楂。不过蜜饯倒是有不少,我带你们去买。”
    小鱼儿只要有好吃的,什么都成。
    笑眯眯地抱起余隐的脸叭叽了一口。
    余隐抹了把口水,“怎么现在不生气了?”
    一说这个,小鱼儿又嘟起了嘴。
    余隐抱着二闺女,大闺女在旁边一道往外走,大黄不知道从哪窜了出来,摇着尾巴哈哈地跟在余隐另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