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 只要把提前挖好的水渠一打开,就可以灌水成功了。
    余隐觉得这怎么说,都算是大事。
    他记得小时候,他们那种穷乡僻壤,有河,但是想要把水引到地里特别的困难,要是那时候有人做水车什么的,该比现在好吧。
    余隐暗暗握了拳,居然有点小小的期待。
    不知道开闸放水的时候,会是怎样的盛景!
    余隐带着小毛到达到目的地,远远听见整齐划一的口号声。
    忙下了马车,带着小毛顺着山路往上走。
    今日过来的是陶新城和工部的杨大人。
    杨大人负责教大家安装,陶新城则是新官上任来学习的,看到余隐过来,陶新城跑了过来道:“大人,上面已经装好了两个,您要不要上去瞧瞧。”
    余隐点头。
    这片地大概三四千亩,因为灌水不太方便,大家都不太乐意种,目前地契在一个姓户的老人手里。
    户员外虽然手握几千亩地,可收入并不太好,每年除了交税之外,所剩不太多。
    渐渐的便放弃了。
    可这块地又卖不出去,去年一场大火,将他的果树烧得七七八八,户老头当场就闭过气去……
    还是今年余隐带着大家种地时,户员外找到他。
    余隐带着人来瞧了之后,才决定再次种果树,不过前山有水,只要引流成功,这块地以收成肯定不错。
    余隐想起自己在京里那块果园,除了种果树之外,下面还有套种粮食、蔬菜、豆类等等作物。
    到了夏天还可种西瓜、南瓜。
    于是把自己的建议跟户员外一提,户员外是挺心动,可引流这种事情,从来没有做过,以前滨海的官员从来不管这些。
    一年到头抓的都是渔民,甚至还鼓励大家出海去贸易。
    先前还让人养殖珍珠,可惜还没长好,倭寇来了之后一扫而空了。
    上一任的官员,当时逃得逃,死的死。
    余隐还是头一个这么重视农业的。
    户员外便放心地将自己的这些地都交给了余隐,让他帮忙规划。
    余隐待今年开了春,让人采购了树苗,找了一些人,经过两个月,才把树种好,同时,又让工部的大人,一边做水车,一边设计水渠。
    直到今日一切才准备就绪。
    望着装好的水车,顺着水流不停地转动。
    余隐心头莫名膨胀了起来,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比什么虚名要让人更为感动。
    他用手比划了一下,工部的任大人,设计的果然巧妙。
    而且把点踩的特别准,水车的方向,出水的方向,而且,每个水车都是独立的,想要哪一条渠的水,便把这里的闸门打开,到时候水便会顺着水渠往下流。
    水渠的中间有许多的小出口,属于分片取水,特别的方便实用。
    余隐看完上面的两个,第三个已经装好了。
    大家如法炮制。
    有了经验,后面的两个上手更快,在巳时之前,五个水车都装好了。
    杨大人抹了把汗道:“大家都散开一些,我先取一半,按刚才说好的,大家去个自的位置侯着,如果水到了,便把自己那里的闸门打开,看水流情况如何。”
    余隐不懂这些,跟大家一样,站在一旁看着不说话。
    陶新城跟小毛也跟在他的身后。
    来来回回,随着杨大人在地里走了大半天,他觉得没问题,反而却见杨大人触了眉道:“刚开始就没想好,如果上面的水流引走了,下面水流必定会减少,所以,如果想要引水灌溉,又不浪费时间,咱们还得想想别的法子。”
    余隐默然,这是被分流了呀。
    杨大人道:“大人别着急,回头下官再与其他几位大人商量一下,实在不行,先这么用着,待想到好的法子再开。”
    余隐点头:“目前能这样已经不错了。”
    上面的几个一打开,确实下面的这两个吃水就困难。
    主要是这条河小呀!
    余隐默了一会道:“老夫知道山上还有两个水坛,咱们能否从那儿开劈一条水渠,将坛子里的水引流到这里,不用的时候关上,用的时候打开。”
    杨大人:“这得看了再说。”
    余隐明白,“杨大人别太着急,这事咱们慢慢想办法,现在能将这里改道成功,那以后,如果咱们就能引更多的水,改变更的地方。”
    杨大人虽然有被激励,但是多半还是被吓了一下,“大人是认真的?”
    余隐点头:“老夫老家那地方,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如果滨海这边能试验成功,到时候老夫还想请几位大人去我家那边看看,老夫入朝这么多年,还从未为家乡的乡亲做过任何一件事情。”
    他和梁君成琢磨了许多年,一直想着植树造林,改变山地的水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