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揽着二人坐下,很是亲近,对着嘱咐道,“如今大了,要学着让老太太、父亲母亲省心。咱们家的孩子不似寻常人家,需得自身恭谨,好学好问才可。”
    二人皆道,“是,定不负娘娘教诲。”
    又叙了几句,内侍官来宣说宴席已备,还请贵妃挪步。
    于是浩浩荡荡又往园内殿宇中去,只见春光慢至,新鲜点缀其间。
    那楼阁相对,山水俨然,真可谓仙宫宝境一般,元春便赐此间名为‘大观园’。
    到了正殿,筵席大开,贵妃归座,贾母、王夫人随身相陪,有李纨、凤姐侍在左右。
    因得知大观园中原有匾额乃宝玉所题,因此传了笔墨纸砚等,让众姊妹并宝玉贾环二人各自作出一匾一诗来,方不辜负此景。
    现下宝钗不在,三春中唯有探春诗才在另二人之上,但也亦难与黛玉相较,自然是她为冠。
    贾环是最不擅作诗的,一是从未在此学上用心,二是他上辈子学了许多古今朗朗上口之词,唯恐一时不妨作出相同的来,反倒不好了。
    只是今日娘娘要求作诗,也是避无可避,便勉强提笔作了一首交差:
    月朗清辉
    摇光筑星原,朝华别新晖。
    无所敬芳园,唯才学有微。
    春莺托凤與,日月梦何违。
    秀水抱明山,文章与烛堆。
    等几人的诗都奉上去给元春看过,果然赞叹,“还是黛玉之作更胜一筹。”
    众人常日便知黛玉才华,如此结果也是心有预料,宝玉听娘娘赞了黛玉,比自己得了赏还高兴。
    “往后姊妹们便往园中居住,不可过于约束了。”又说道,“虽如今姨妈在京中自家住着,但永宁侯府中并无女眷可处,也请薛家妹妹同住方好,也可看顾一二。”
    贾母等人皆点称是,谢贵妃恩。
    元春又传下口谕道,“宝玉自小在女儿堆里长大,若一时分离了恐不能安生。环儿体弱需得静养,园中景致妙奇,确宜调理身子,他二人也一同进去。”
    外面有贾蔷领着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子张罗,有内侍传话说娘娘点了《豪宴》,催着快快唱演起来,便连忙上妆上台。
    元春又赐了酥酪玉羹等给宝玉、贾环、贾兰,一时宴间热闹非常。
    那名为龄官的小旦,因戏唱得好,贵妃甚是喜欢,除了一应赏赐外又另赏了她些荷包金锞子等物。
    不多时又有内侍禀告,“赐亲之物已经齐备,还请娘娘示下。”
    元春看了说好,于是一一分派,便命赐下,众人忙接礼。
    贾环得了笔砚一方,贡墨二匣,金银锞十锭,金银珍玉项圈各两个。
    其余人也皆按例有赏,有表礼清钱,也有宫缎美酒。
    老太太、太太房中及各处奶妈婆子丫头,并东西二府中凡向大观园中劳务之人,也都赏了钱下去。
    将近酉时,便有大明宫内侍官卫轲来迎元春回宫。
    因十分不忍,众人又落下泪来,但到底是依依不舍的别了。
    元春辞别老太太、太太等,上了與车起驾而去。
    余众只得相送,又一面宽慰贾母王夫人,出了园子归家。
    贾政得知元春命宝玉贾环也往大观园中去住,少不得又传来训话,方命人进园中洒扫安置。
    从贾政院里出来,宝玉乐得喜天欢地,拉着贾环说往后在园中如何如何,“有凤来仪那儿栽着翠竹,林妹妹定然喜欢。我便住怡红院,离得也近,环儿你住哪一处?”
    贾环提醒道,“娘娘已将‘有凤来仪’赐名‘潇湘馆’了。”
    “正是正是,我高兴着就忘了,不知老爷择了哪一日好挪进园中住呢。”
    宝玉说着又盘算起来,“春日烹茶,夏日观花,秋日赏月,冬日……冬日你睡觉,到时咱们不知多可乐呢。”
    贾环闻言蓦地笑了,他也早有了打算,“我见玉蜃楼那处的栾树奇花不错,便住那里罢。”
    宝玉鼓掌道好,“那里不比别处,灿若明星,正如桂殿兰宫一般。虽是临水而建,但前院多种有花蕙兰草,又清幽雅致,远离房舍,最合你住。”
    “只是一层未免有些潮气,你的卧房还是置于二楼方妙。你又喜夏,届时晨起推开隔门,走上露台便可见满池天光映水,荷香摇曳,那该是多好的景色。”
    贾环选此处也是因为知道定然夏日里景色奇佳,让人看着舒心,“二哥哥说得正是呢。”
    待到二月二十二,贾母便说这日宜移徙,是以乃命宝玉等人搬进大观园中居住。
    第32章
    这日四月十五,是宝玉的生日,晨起他便拉着贾环出了园子往相国寺敬香。
    “二哥哥,今儿给你拜寿的人都要踩破怡红院的门槛子了,你怎么反倒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