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姐向来怯懦,连自己房中的事都不管不问,若是嫁到高门大户,想来也只有受气的份。
    贾环从前与赵姨娘说起,若是那样的话,倒不如就养在家里做个姑奶奶。
    但如今既有了好的人家,于家中来说也是喜事一件。
    香扇悄悄放低了声音,“我听太太屋里的金钏儿说,也有不少官媒来给三姑娘说亲,但都被太太拒了,似乎是嫌家世不够好。”
    这事贾环自然也是知道的,赵姨娘如今只有这一件心事了,她虽也想女儿嫁的好,但又怕太过挑拣耽误了探春。
    之前詹士府左中允卓家让官媒来说亲,她便觉得满意。
    这已经是现下来议亲的人家里,家世最好的一户了,但王夫人却没松口。
    詹士府历来掌管皇后、太子与皇子内务,左中允官居六品,若往高了说也算皇家近臣。
    只是温慧皇后早逝,太子未立,两位亲王殿下已开府另住,詹士府形如虚设。
    连詹士和少詹士都颇受冷落,更何况是底下一个小小中允。
    以探春的才貌和能力,若是嫁得太过寻常,反而埋没了她。
    赵姨娘难免不好受,觉得是因为自己没有给女儿带来好的出身。
    凤姐姐从前也说,现今有一种轻狂人,攀亲时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⒈
    这也是实话,他因为庶出的身份,在外边明里暗里也没少被人嘀咕,何况是更受影响的女儿家。
    如今大姐姐在宫中受宠,他若是能一举中第,将来不仅是母亲的依靠,也是三姐姐的倚仗,毕竟是一母同胞。
    八公之后,勋爵贵府,他们这样的人家,一向是只有挑拣别人的份,何曾让别人挑拣过。
    家中这些姊妹,抛开各自品性不说,哪个不是养得知书达礼,金枝玉叶。
    但若只是因为正庶一事,而只能低嫁,贾环光是想想,就觉得不舒坦。
    连王熙凤都为探春鸣不平,“呸,我倒不伏,以三妹妹的才貌德行,怕是王妃也当得。”
    自然了,这话说得轻狂,全家也就她说得毫不避讳。
    贾环觉得有些头疼,但还是打起精神来,“不说这个了,去将楼下书房收拾了,我待会儿过去。”
    晴雯便和香扇一道去了,顺道吩咐铃铛煎药。
    …………………………
    没过几日,刘姥姥带着板儿进京来了。
    已经连着有两年没来了,为着知道贾环秋天要参加乡试,开春又接着会试,她拉了一大车东西来。
    有各式菜蔬、晒干的葫芦条干豆子、还有放养的野鸭野鸡鹌鹑等,想着为他尽点儿心。
    再就是元绮也快两岁了,刘姥姥本就惦记凤姐和巧儿,这等孩子大些了,就想来看看。
    “你是有年纪的人,大暑的天这么赶来,实在难为你了。”
    凤姐忙请她坐,又让上茶,“近来家里可还好?”
    其实不说也看得出来,刘姥姥身上穿的衣裳,额间带的包头,还有腕上锃亮的银镯子,都代表着日子比从前好过多了。
    “托奶奶的福,近来家里都好。”
    她面上笑意很深,眼尾的皱纹也炸开了花,“多置办了几亩田地,收成也都上来了,蔬果都结得好,特意带给奶奶姐儿们尝尝。”
    平儿端了茶来让吃,刘姥姥忙接了,“奶奶和巧姐儿近来也好?”
    凤姐道都好,想着元绮应当午觉醒了,便让人去叫奶妈抱孩子过来。
    贾苑如今已经会说话了,见到生人也不怕,白白嫩嫩跟个小元宵似的,只是夏日贪睡精神不太好。
    “哎呦……跟奶奶可真是像,这眉毛鼻子,俊得很。”
    刘姥姥心里欢喜得不行,夸得上天入地,凤姐让她抱着孩子玩了一会儿,老太太那边知道她来了就让一道过去说话。
    “姥姥!”
    她这边才进到荣庆堂坐下,听到身后有人喊,回头一见是贾环就笑得更高兴了,“哎呦我的菩萨哥儿,又长高了些。”
    贾环小跑了两步到她身前,“姥姥,你都有两年没来了。”
    “家里、近年忙起来了,这不一得空我就来了么。”刘姥姥左看看右看看,稀罕得不行,“真的长高了。”
    贾母让别站着说话,贾环便坐到她身边去了,“老祖宗。”
    “早间让人送了粥去给你,可吃了?”
    他轻点了点头,“吃了的,倒很不错呢。”
    鸳鸯让人上茶来给他,笑道,“那是外头人孝敬来的,老太太说你喜欢,就忙赶着让人送去了。”
    “这几日天热,要读书也别太用功了,若真是累坏了身子,倒不值许多。”
    贾环这些年养得精贵,在众人眼里,念书的事儿自然是无法与他的身子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