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页

作品:《青陵台+番外

    温齐应了,提了衣裳迈过门槛时,正对门槅上嵌着的光华流转的琉璃上映出太子的身影,那一闪而过的光芒尤其耀眼。
    温齐摇摇头,暗叹一声,终究还是走了。
    *
    沉香水榭。
    入夜后风才彻底凉了下来。
    只是温齐从外面回来,却也不敢直接入内间,而是更衣洗漱后才复又坐到华滟的床边。
    濯冰一直在旁照料,道他出去这段时间华滟又从梦魇中惊醒一次,头疾发作一次。请了御医来瞧过,喝了整整两大碗安神汤,再点上宁神香,华滟才勉强睡了过去,只是脸上还留有残存的痛苦表情。
    温齐心中怀有无限的柔情,伸手抚过她熟睡的脸。
    “随波,你放心,我一定会寻到一个方子,好叫你痊愈……”
    第75章 蜡照半笼金翡翠5
    九月, 青陵台上花欲燃,青陵台下车似水。
    华滟坐在车里,揽帘回望, 一时恍惚——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这翠盖红缨、钿车骄马,皆如她来时那般,辚辚过处,香尘满地。
    只不过昔日佳人,如今枯骨!
    车厢晃了一晃, 温齐上车坐到她身旁, 一眼便知她心中酸楚,揽肩宽慰道:“马上就回家了。待回到上京,落土为安, 你也可宽心了。”
    是啊, 马上就回家了。
    华滟偏头靠近温齐宽阔的胸膛上,忍不住鼻头一酸, 簌簌落下泪来。
    “随波,你已做的很好,不要再去想了……”
    温齐何尝不知她的心事?
    人醒来后,便常思虑宫变当晚, 倘若她不是强制逞能,而是立马派人出宫求援, 又怎么耽搁了时间, 不仅连累了太子, 还叫太子妃当场身陨。
    这细细如发的黑色忧虑, 如蛇似蛊钻入她的脑中,一但翻腾起来, 便是怎么也压制不住的痛苦!
    眼见着怀中女子身躯都在颤抖,温齐从怀中取出一丸药来,捏碎蜡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将这枚枣核大小的药拍入华滟口中,此药入口即化,是他寻遍医生讨来方子专制的药丸,就克华滟这思虑过重的疾病。
    不过时,温齐就感到她睡着了,便把她小心翼翼地放平在锦帐之中。这驷架马车是昔日皇帝下旨专为同宠妃游玩打造的,极为稳当,自从前朝帝殇之后就堆在行宫宝库里,如今找出来,正好便宜行程。
    软红绸缎中,华滟即使睡着也蹙着一对眉,黑发如绸,白肌如瓷,只是冷汗不停,濯冰时不时就要拿了帕子浸过冷水,再细心搽拭。
    温齐凝神望了一会儿,只觉华滟周身萦绕的气息如低垂的乌云,压的人喘不过气来。他不忍再看,扶上车窗,心中暗想,他一定会找到法子教她走出心困之境。
    这时有亲兵在外呼唤,道是前方有事急需定夺,温齐吩咐了濯冰几句,匆匆下了车架。
    霞红的帘幕随着身影离去晃了一晃,泼洒进满怀灿烂若金的阳光,不偏不倚,正巧照到华滟所倚的软榻之下,倘若再多过一寸,便能爬上锦缎,暖了那白若瓷、也冷若瓷的肌肤!只是那帘幕终究是平稳下来了,阳光便也始终停在一寸之地处,然后渐渐黯淡下去。濯冰默不作声地为华滟掩了被角,然后升起了竹帘,露出大片车窗。
    窗外,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千片赤英霞烂烂,朝阳照耀生红光。
    *
    上京,二十七日的国丧期后,百姓们撤下门口挂的白幡,闭门的脚店纷纷重开营业,萧条沉寂了月余的上京两市恢复了繁华。
    毕竟,人活一世总要穿衣吃饭,皇帝死了对于平头百姓来说,倘若能为其哭嚎流上几滴泪,已然算是忠心。况且这位行宫遇刺而薨的皇帝,在活着时也未有什么仁政法度,反而不知饥渴地向民间索取搜罗道人丹方,即便他在登基之初也能称一句明君,但时移日久,罔民们在日复一日的苦熬中,只记得他晚年的“昏乱纪度、好功自是”。
    隆和十八年的末尾,就在满城雪白的灵幡中结束了。棺椁葬入皇陵,罪人清算以血偿命,一切似乎都尘埃落定了。
    翌年春,太子华潇正式登基,改元长兴。后人回顾史书,这短暂的十几年是王朝最后的辉煌,史称“长兴之治”。
    *
    长兴元年,泉州石湖码头,夏。
    “收帆——收帆——”站在小船上的士兵手持一双信旗,不停地向远处缓缓驶来的船队挥舞,同时放声大叫。
    石湖码头作为泉州第一大码头,依靠天然的长礁石为靠岸设施,平日里见证过多如泥沙的商船流转,只是碍于风向和船只大小,并不是所有船只都能驶入石港停靠,譬如此刻这队风格迥异于内陆商船的船队。
    泉州市舶司及转运司对此并不见怪,三角帆、夹板船、加上这些金发碧眼髭发浓密的船员,一望即知是西洋来华的番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