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页

作品:《青陵台+番外

    连码头指挥的小卒都司空见惯了,见到商船停住在近港的锚地,番洋船员们搬了货物运到漕运小船上驶到岸上,便利落地带了为首领队似的人物去了离岗不远处的场务房中,清点货物后捺印交税。
    只是见了长官看到货物清单后喜笑颜开的样子,小卒便好奇地问了一句:“大人何故如此激动?某观这所运货物无外乎是番子自产的香料和宝石,虽珍贵,却也没什么稀奇的。”
    场务长官挥退了旁人,在屋内激动地转圈,仍觉难以抒发,于是从抽屉里取出一只象牙烟斗,打开方才那洋人领队塞过来的一只小盒子,从里面取了南洋产的烟草细细填了,点燃后深吸一口气,徐徐吐出白烟,这才餍足地停下了下来。
    “你懂什么,史迪威可是给你舅舅送来了一份大礼!这份东西要是能呈到上京,你舅舅必能官运亨通!”烟斗重重敲下,痛得小卒哎呀一声。
    小卒扰了扰头,委屈道:“可是舅舅,我也没见到什么好东西啊!”
    场务长官乜了他一眼,轻哼一声,那方才那盒子在手上抛了两回,然后在外甥好奇的目光中拧开了盒体,露出隐藏其下色如胭脂的膏体。
    一股异香顿时在室内飘散。
    小卒用力嗅了嗅,奇道:“舅舅,就是这东西?这不就是一香膏吗?”
    场务长官没有理他,只是用指甲略微挑了点膏体,取来象牙烟斗,将那指甲上的软膏弹到烟斗重,复又用烟草填了,再探到灯上点燃,不一会儿,一股更馥郁更霸道的香气顿时四散开来。
    场务长官把烟斗凑到唇髭下深深吸了一口气,等那股淡粉色的烟雾在口腔和鼻腔中反复吸收殆尽,这才陶醉地道:“你懂什么?这芙蓉膏可是天下奇物,吸一口不知疲倦,吸两口不知疼痒,吸三口……”
    “怎样?”小卒亮眼放光。
    “……□□!”
    场务长官嘿然一笑,睁开的眼里泛着精明的光:“你说说,这样的好东西,能让京里的贵人们垂青吗?”
    上京,东市,珍宝楼。
    一只螺钿漆银的朱底盒子在众目睽睽之下缓缓打开。
    盒内盛着一块被雕塑成芙蓉样式的膏体,胭脂软红是花瓣,嫩黄珠玉作花蕊,至于那在外头千两白银才得一枚的鲜绿帝王翠,在此也只好雕作陪衬的绿叶,委屈地环称在下。
    乍一眼看去,这盒东西如同传说中珍贵无比的胭脂碧玺石,只是那传说之物毕竟杳无音讯,但眼前之物却是货真价实。
    “张大人,此物如何呀?”作商贾打扮的人把盒子往前推了推,笑眯眯地问。
    被称作“张大人”的中年男子,此刻正眼都不眨地盯着它,却是一言未发,过了半晌,才见大如黄豆的汗珠从额头滑落。
    “啪嗒”一声轻响,这是汗落地上的声响。
    张汤这才回过神来,掏出帕子抹了把汗,喘了一口气,视线沉沉扫过对面:“你是说,此物能解永安公主头疾?”
    “诶,张大人,话可不能这么说!”对面那人仍是笑眯眯的模样,“某只承诺大人,吸食芙蓉膏能缓疼痛,可未承诺过能解公主头疾呀。再说了,某只是一介小小的行商,又不是神医!哪来的本事能治病症,您说是不是?”
    张汤不语,只是呼吸的频次愈发沉重了。
    这时侍立在旁的一对小童忽然开口,声音是一色的清润娇脆:“张大人,若能向摄政王献上此物,您的案子便也可有周圜之地。您,想好了吗?”
    张汤闻言浑身一震。
    那对小童又道:“您是福建左承宣布政使司,偶尔从海商手中得到这芙蓉膏,听闻此物有异效,不敢擅用,便特地献上。”
    “至于闽南王私吞蚕盐钱和关税的事,又与您何干呢?”
    张汤闭了闭眼,伸手摸向桌上那盒子,咬牙道:“好!”语罢他就把盒子往怀里一塞,头也不回地跑走了,仿佛这楼是什么阎罗地狱一般。
    两个小童望着他的背影,忽然诡异地笑了起来,满意道:“摄政王的手伸的未免也太长了,是时候该叫他痛上一痛了。”
    背后那商贾打扮的男子倒了一杯清酒,自斟自酌,闻言摇摇头,叹道:“当今天子龙体欠安,宫中内务托付永安长公主,朝中政务仰赖摄政王,长久以往,天下人怕是只知摄政王而不知天子!堂堂大夏江山,竟叫一对异姓夫妻掌控了,可叹!可悲呐!”
    他走到窗口,俯视其下各色各异如河流般流走的人群。黄金、宝石、无数奇珍异宝,皆能在此寻到买家和卖家,这里是上京,东陆帝国的中心。
    自从胤国公温齐一举挥退了北蛮大军,蛮族王帐连撤百十里地后,在大军班师回朝的盛宴上,孱弱的帝王喜形于色,拍着温齐的肩膀,许诺要封他为异姓王后,即便封王的旨意迟迟未下,但民间百姓都已偷偷称这位英武无畏的将军为——“摄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