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页

作品:《青陵台+番外

    这一天恰是清明节气。
    按照往年的惯例,从午后起就飘着零星细雨。
    华滟吃过药后仍觉头疼,便由新来的小女使服侍着入睡了。
    她是被骤然轰起的咆哮声惊醒的。
    睁眼时,入目是一片冰凉的铁甲。
    却是温齐。
    她一时竟有些恍惚。
    他们二人之间,早已不会再私下会面,纵然因着华旻和温少雍的养在她身边的缘故,仍会偶尔聚在一起用餐便饭,可那,也只是用餐饭而已。
    温齐平日里俊朗温和的面容,眉梢和面颊处却凝着血污,黑沉的头盔下,一双幽蓝的眼睛却燃着炽热的光,像是一炉钢水烧到最热时炙人的幽光。
    永安公主府占地极为广阔,平日也最为幽静,可此时此刻,华滟却能隐约听见府外城中喧杂惊恐的人声与咆哮,还有从大地深处传来的,如同天际模糊的远雷,一阵,又一阵,规律地渐进着。
    华滟忽然明白了。如同一盆凉水从天灵盖上浇下,她霎时打了激灵,瞬间清醒过来。
    她哆嗦着嘴唇,想说些什么,伸手想抓住些什么,换来的只是温齐深深地一瞥。
    随即,他用锦被将华滟包好后拦腰抱起,大步流星走出庭院,把她放在了早已等在那里的马车上。
    拉车的黑马无聊地打了个喷嚏。
    华滟自他臂弯里仰头看到了腾着烈火的夜空。
    火势是那样的大,从西北角一路映照过来,以至于她可以清晰看见漂浮在天空的云朵,还有随着漫天零离火星飘下的带着腥味的雨水。
    西北角,皇城处。
    城破了。
    上京……城破了。
    她牢牢抓住了抵在他身侧的手臂,面色煞白,喉头却如哽住一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拿一双黝黑的眼珠子死死盯着他。
    好在他还明白她的意思。
    温齐微微低下了头。
    这时她才发现,他的脸色也是一同地苍白。
    被染红的腥雨中,震地的鼙鼓声如巨浪般一阵阵袭来,军号和鼓点紧密地一阵接过一阵,催得人心脏发疼。
    他用微凉的手覆住了她的眼睛,俯身在她耳边快速说了一段话,是关于她和华旻、少雍以及皇帝的出城安排。
    仿佛还说了些什么,只是那时的她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最后那一句。
    最后一句,他的嘴唇触到她的耳侧,明明没有什么温度,她却觉得那一处疼痛有如灼烧。
    他说,别怕。
    再往后来,温齐分出一列亲兵护送她们出城,温少雍学习拳脚初有成效,便也出了马车为她们护法,连路艰难砍杀闯入内城的鞑靼士兵后,终于在外城和被奇墨乔装成侍卫的皇帝一行汇合了。
    这一夜,百年宫城被付之一炬。
    不知多少人的一枕南柯梦醒。
    *
    从上京到太原时,尚且能勉强维持着皇家仪仗。
    三千羽林军拱卫着皇帝銮仪及宗亲车架,仓皇出逃。跟随着南下军队、文武大臣一道逃窜的还有数不清的上京百姓,那些豪门望族、富家巨室、黔首庶民紧紧缀在皇家仪仗队的左右,宛如蝼蚁簇拥着蚁穴。
    太原知府许子攸出城亲迎。
    太原府守备充足,又有佳肴美酒奉上,顿时间那些自出生起就没破过一点油皮的王孙公子们纷纷缓下一口气。纵然太原的环境不比上京华美舒适,但他们都已恢复了乌衣门第、簪缨世胄应有的风度,在太原城中一掷千金起来。
    此番南下虽仓促,但多年累积下来的世家贵族们总有些不可明说的底蕴,再加上这是跟着皇帝南下,虽实为逃亡,但名为“南狩”,既如此,总要摆些架子出来的。
    这一到太原府便有守备军接应,中途又有各路封疆大吏纷纷举兵勤王,而他们大夏摄政王的嗣子兼亲侄儿又在南下队伍里,不少老臣都认为退至此地应当无恙了。甚至满怀希望地认为凭借虎贲军的威猛和温齐的赫赫名声,鞑靼蛮子迟早会被打个落花流水,狼狈地退出上京,重新将他们的都城还回来。
    毕竟太原城内街头巷尾都有传言,道是温齐之弟,常年驻守北疆的温周温大将军已点兵布阵,选兵秣马,将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进京,与温齐所率虎贲军汇合,预备两面夹击,击退鞑靼人的攻势。
    皇帝御驾入城休整一些时日后,太原知府许子攸于城中设宴,宴请皇帝及一干随行人等。
    华滟也就是在这时,才注意到皇帝的脸色有些不太对劲。
    第93章 更隔蓬山一万重3
    南下至太原的途中, 一路都是急行军,风餐露宿,不敢有分毫停滞, 生怕一不留神就被一列鞑靼骑兵追上了。而这急行的滋味并不好受,更何况华滟还是个病人,能分神照看华旻已是勉强,皇帝与她并不在同一车架上,且皇帝身边不论何时都少不了服侍的人,她便不曾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