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页

作品:《青陵台+番外

    被救起后高烧不退。
    华滟日夜看顾,心力交瘁后病倒。
    华昇高烧月余,时扬州城中无人能医,无人敢医。
    两个月后,痊愈,但痴傻不能言,不复往日聪慧。华旻哭倒。
    弘始五年春,温齐带兵路过建邺城,约华滟一见,时华滟已沉疴难起,故未赴约。
    弘始六年夏,温齐遇刺身故之信传至扬州。同年秋,温周接掌了兄长的势力,正式称帝,国号为胤,年号熹和。
    弘始八年,扬州城破,永安大长公主率宗室自焚于扬州宝靖行宫。不过旧宫遗址中并未找到镇国公主华旻和幼帝华昇的遗骸。
    大夏弘始八年,大胤熹和四年,温周扫平中原,一统天下。是年春,往泰山封禅,改元武威。
    胤朝修史时,故大夏长兴皇帝讳潇,谥号为“愍”,在国遭忧曰愍,是为夏愍帝。
    故大夏弘始皇帝讳昇,谥号为“殇”,短折不成曰殇,童蒙短折曰殇,因其早夭,称为夏殇帝。
    大胤开国后,坊间有半阙残词流传,传说是永安大长公主遗笔:
    不恨古人不见,恨江南才尽,冀北群空。看江河滚滚,日夜水流东。便新亭,剩望空,极目送归鸿。神州事,须英雄作,谁是英雄?
    第109章 外一篇-尺素
    柔仪殿内。
    鎏金狻猊香炉徐徐吐着轻烟, 幽幽暗香随着零星火点的起伏染遍了整座宫殿。
    濯冰步伐轻巧地从外间转入,没惊动内外任何一个侍者。
    饶是如此,但当她靠近时, 那伏在案头小憩的女子几乎是瞬间惊醒了。
    “殿下,您头疾又犯了吗?”濯冰担忧地低声问道。
    那女子倦然地揉了揉双眼,一对明湖也似的雪亮眸子眨了眨,乌黑纤长的睫羽似有千钧之重,低低地覆上了眼眸。
    她含糊地应了一声,从宽大轻薄的衣袖中伸出细长的手指, 抵在太阳穴上一圈圈按揉。
    许是被小憩才醒的缘故, 她本就素白的脸上不见一丝血色,唯有嘴唇因贝齿轻咬才有了淡淡的粉红。一支累丝飞凤金步摇将漆黑的长发松松挽起,仍有几缕发丝垂了下来, 落在白玉无瑕般的小臂旁, 墨与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濯冰开口劝道:“殿下, 虽事务繁杂,但是您……还是要顾及身体啊。”
    她摇了摇头,淡淡道:“旻儿年轻,如今国事全仰赖她一人决策, 太过耗费心神,如今我身子还算康健, 还能帮她多少, 就且帮她一把吧……”说到最后, 她竟自嘲般地笑了笑, “这般日子,也不知道还能再过上几年。”
    濯冰道:“殿下多虑, 您贵体定会无恙的……”
    话未说完,坐在案后的女子眼风一扫,濯冰便当即闭上了口。
    清越悦耳的嗓音响了起来:“方才那个小太监,送走了吗?”
    濯冰伏身道:“是,遵殿下之命,臣已着人将他送出去了,另外赏了他十张金叶子。”
    案后沉默了片刻,传来翻阅书页的窸窣声,过了好一会儿,那女子才低声道:“……着人暗中看顾,若是万一——”
    濯冰立即道:“臣明白。若是万一,臣会立即领他去紫宸殿,叫人看好了他。”
    “平日里,也多照顾照顾他吧……唉,谁叫他生得和昇儿那般像呢。”低低的叹息消散在日暮的晚风里,“这都是命。”
    濯冰默然不语。只是如同往日数十年来的那样,沉默地侍立在下首处,静静地听着座上人的呼吸。
    少刻,濯冰觉察到不对时,抬头看到的是案后女子趴在高高堆叠起的奏折案牍后,痛苦地蹙起了眉,口中死死地咬住了笔杆。
    那千金可得一支的紫毫湖笔,据说是用百年不朽的坚硬乌木所制成的笔杆,此时竟生生被她咬出了裂痕!
    濯冰虽急,却忙而不乱。
    先是高声唤了小宫婢入内帮忙,再是急急上前,一手扶起那单薄的身影叫她靠在椅背上,另一手格外敏捷地从腰侧荷包中取出一只白瓷小瓶,然后摘掉瓶塞倒出两粒鲜红的小药丸。
    这时宫婢捧上的温茶也送到了,濯冰便将那两枚药丸喂入身侧贵人的口中,再递上青瓷小盏,半扶半送地喂了小半碗热茶,好叫药力化开。
    喂完药后,濯冰便绕到了椅背后,摘掉手上琳琅作响的戒指手镯,伸出手用柔中带刚的力道为女子按摩起了头部。
    片刻后,眼见着眼前人的状态平稳了下来,呼吸也渐渐平复,濯冰这才收回了手,叫一旁侍立的小宫婢小太监们上前收拾方才被打乱的书案。
    “去,取我的烟斗来。”一直闭目养神的女子忽然动了动指尖,颤抖着吐出了这句话。
    “殿下!”濯冰面露挣扎之色,迟迟不肯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