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页

作品:《天灾之苟在农村

    疑惑地打开院门,看见刘阿婆时有点没反应过来,见是见过的,但没听李寒说过跟这个老人有什么来往啊。
    刘阿婆身后跟着她娘家侄孙女,别说,是挺水灵的,可见这点没骗李寒,她看见宋临恒有点怕怕的,这年轻人常年一张冷脸,那眼睛犀利的很,好像能把人看穿。
    于是眼往院里瞟,没看到李寒,这才对宋临恒说,“怎么是你啊,阿寒呢,他在家吧?”
    宋临恒漠然道,“不在,去地里了。”
    刘阿婆不感到尴尬,反而对这男人赖在李寒家住着很不满,心里也鄙夷宋临恒,但她不敢表现出来,于是夸着李寒,“哟,可真是勤快呐,难怪上午喊他去我家坐坐都说没空,”
    然后转过头对她侄孙女刘悦悦小声道,“你看,姑婆跟你说的没错吧,这小伙子会过日子,家里存粮可多了,不愁吃的。”
    宋临恒耳力多好啊,明白过来刘阿婆什么意思,瞬间脸拉的更长。
    刘悦悦没见到李寒本人,是没什么感觉的,即使为他家的条件感到心动。
    倒是宋临恒的英俊容貌让她羞红了脸,特别是他不凡的气度,对女人极有吸引力,刘悦悦心跳如擂鼓,但想起来时姑婆提起过宋临恒,他只是来投奔李寒的朋友,听说白吃白喝还不爱干活,瞬间又放下心思。
    刘悦悦摆出懂事乖巧的样子,细声说,“姑婆,既然阿寒哥哥不在家,咱们就先回去吧,改天再约他好了。”
    阿寒哥哥?!好恶心啊!宋临恒心里吐槽,但面上仍然镇定,“那就不送了,再见。”
    他淡定的关上门,理也没理刘阿婆喊着让他转达的话。
    回到沙发坐下,然后一动不动,连开开挨上来也不理了,宋临恒就这样摆着一副冷脸,直到李寒回来也没反应。
    李寒放下农具,过来问他,“干嘛呢?怎么坐这里发呆?”
    宋临恒突然仰起下巴,不自觉的有点阴阳怪气,“哟,你回来了,怎么那么晚?不怕有客人上门找不到你啊?”
    李寒疑惑,晚吗?天还大亮着呢,这是谁又惹到他了?
    细分析了他的话,回道,“有什么客人来过吗?是不是烦到你了?下次你去喊我回来应付,别生气了。”
    宋临恒头往后靠,脸色依旧臭臭的,“可不,还是娇客呢,可惜你错过了,是不是很遗憾?”
    李寒认真想了一下,突然记起上午遇到的刘阿婆,“嗯?刘阿婆家的?我都拒绝她了!怎么还上门来?”
    听到李寒说拒绝过人家,宋临恒面色稍缓。
    --------------------
    第17章
    确认了李寒没那个意思,宋临恒把这事抛在脑后,心情也跟着愉悦起来,甚至还进厨房帮着忙前忙后准备晚饭。
    李寒察觉到他的心情起伏,认真想了想,还是没把心里的念头问出来,有些东西,不适合去打破。
    他不否认宋临恒住进他心里了,且定位明晰,可他不确定这个人能陪他多久,两人也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好像就默认了暂时一起生活,但不问对方未来打算,这种感觉患得患失,李寒索性也回避把话说开。
    可能是害怕连暂时的温暖也失去吧,就这么过着好了,反正自己从前一个人孤独着也走过来了。
    后面几天,李寒开始频繁“偶遇”到刘悦悦,有时候是他一个人,有时候跟宋临恒一起。
    但人家也没做什么,只是跟他打个招呼,问问家常,这种情况去说拒绝的话显得自作多情,不说又挺烦人的,无奈只能避开她了。
    不过也算是知道为啥这姑娘那么积极了,原来她家早就搬出半岭村去城里生活了,天灾后回到村里,一日比一日过的差,这不前几个月发现种地也吃不饱,于是她家里人打起了女儿姻缘的主意。
    找到刘阿婆帮着寻摸家里存粮多的男人,把刘悦悦嫁过去,以后就可以帮衬娘家了,就算不能帮,至少她自己能吃饱。
    于是刘阿婆盯上李寒,看中他家里没有长辈管着,自己一个人攒着粮食,还养了不少猪,能吃上肉,可不就是现成的好人选。
    可惜李寒不动心,城里长大的刘悦悦会打扮,有气质,怎么就迷不住这个男人呢?
    指挥刘悦悦去勾引没见到成效的刘阿婆,开始放弃李寒这边,把目光放向村里其他小伙。
    可刘悦悦很不甘心,她自认容貌出色,见识也多,怕什么李寒看不上自己?可也知道眼下粮食最重要,这边不成就要另寻他处,所以继续听着刘阿婆的话再找一个。
    这些李寒当然是不知道的,他最近往地里跑的更勤了,因为水稻开始孕育稻穗,虽然很稀疏吧,也让他感到喜悦。
    而红薯苗也开始变得茂盛,这是指还存活的那些,他开始割掉一部分红薯藤拿回家喂猪,这也有利于红薯集中养分,促进根部生长。
    本来预想今年可以收获大量红薯藤给猪当口粮,没想到只够它们吃几顿的,最终还是靠家里的粮食喂,还得省着喂,猪都开始消瘦了。
    但也有好消息,他家的母猪怀孕了,已经有一个月,终于可以放心宰掉那两头,也省点粮食,是的,一次宰两头,再养也是瘦巴巴的,不长肉还掉肉。
    杀完两头猪,照例去送了几家,剩下的全装宋临恒储物袋里,只留当天吃的。
    说起来李富贵和李金家养的猪也都挺大了,和李寒家情况一样,越来越瘦,而且李金家的还死了一头,他们知道李寒杀了猪也想着要不把自己家的宰了,毕竟粮食紧缺,再养就不划算了。
    于是这几天村里人几乎都吃上了肉,因为李富贵他们两家没有李寒的作弊器,吃不完的肉会坏,干脆拿出一部分跟村里人换点粮食。
    母猪怀孕之后更需要营养,这阵子李寒总给它加餐,主要是给灵气蔬菜,另外再熬点白粥,公猪就只能继续吃米糠了。
    时间来到六月份,水稻可以收割了,这次宋临恒也跟着去,家里稻谷还剩三百来斤,大米不到一百斤,宋临恒着急了,怕没米饭吃,他可不想天天吃红薯,于是积极的来地里帮着收粮。
    两人忙了两天,一亩地收回来五百斤谷子,不过是没晒干前的,晒干还要再减点,这情况算好的,其他人家基本是亩产二三百斤左右,配着红薯勉强能吃饱。
    而红薯还能再长长,等下个月七月份再收,三亩红薯预计能收获的只有两三成,因为他家有阵法作用,其他人估计要更少点。
    而天气在这个六月终于有了变化,温度慢慢升上来,人们不用再天天围着火盆,木柴的消耗也跟着减少,就是不知道极寒过去会不会又是极热。
    最近,这个偏僻的小村子有了外来人,一开始是几个衣衫褴褛的人来讨粮食,有村民看着他们可怜,送出去几碗饭。
    可这些人吃完又求着留下,说没活路了,外面到处饥荒,土地种不出粮食,又到处有越来越难对付的变异植物,村民聚集起来商量过,最终允许外来的人在离村子一里地外住下。
    那边原本是从前生产队的工作场所,到现在还留着几间泥砖房,这些人过去也有个落脚地,外来人倒没抱怨,过去那边暂住了。
    只是没想到,接下来村子涌进更多外来人,这些人都是原本住在市里的,天灾之后靠着政府的些微救济度日,但在今年开年之后,官方也没了粮食,于是劝说这些人前往乡下种地去。
    可他们不是不想去,而是没有在农村的亲戚朋友,不然早就跑到农村了,最后上面没再发粮,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开始往农村迁移。
    一路上的艰辛自不必说,能走过来的都是运气好,这不,运气好的来到了上岭村,前面的村子不是没去过,只是已经有很多灾民涌进去了,只能继续往后寻找。
    知晓外面的状况,村里人庆幸的多,他们有地饿不死,对比外面的人,这是多大的幸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