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223 章 番外五

作品:《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李洵却是不管众多殿选考生们会承受怎样的压力,他来的目的,就是以示荣宠,并且亲自发掘一批可造之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华殿外,众多考生与考官山呼相迎,庄重叩拜。

    “平身吧。”

    李洵对负责主持殿选的人事部侍郎温和地吩咐道:

    “殿选照往常旧例进行便是,朕只是旁观,你们不必太在意。”

    说完,便带着一众侍官与御前带刀护卫,大步走进了文华殿。

    人事部侍郎立刻恭谨应诺。

    殿内御阶上早已按照李洵的吩咐陈设了书案,搬来了一些不太要紧的奏折。

    李洵踏上御阶,在案前落座,很快考官们也鱼贯入内,在御阶之下分两边落座。

    “开始吧。”

    李洵抬手下令,随即第一个考生被宣入文华殿,面向自己所报考衙署的考官进行应答。

    这一场殿选,无论是考生们还是考官们,哪怕心中十分紧张,也都个个卯足了劲挣表现,因此不管是问还是答,都格外精彩。

    李洵一边批阅着奏折,一边分出几分心神旁听,遇到表现特别出色的考生,也会适当询问几句。

    但重点还是放在昨天他看资料时选中的那几个人身上,听到这些人被宣进殿的时候,便会停下笔来全程旁听。

    他这次选中的,有对土地政策认识深刻并坚决拥护的,也有擅长数术,擅长机关术的,精通多门外邦语的,还有擅长医药的。

    但最让他记挂的还是那个叫徐海凤的考生。

    此人今年一十八岁,出身于京城东南八百里的临海郡,家中是当地数得上号的海商,家中三代人都有海上贸易履历。徐海凤本人,也曾经多次率领家中船队出海。

    当然,他们的海贸距离很近,仅限于大启东北方向的新罗,扶桑等国。

    徐海凤在策论中鼓吹海权,极力描绘海洋中有多丰富的盐渔资源,倡导朝廷发展水军,将所有海域归入大启版图,顺便教训一下周围那些不识时务的弹丸小国。

    说什么陛下千古明君,周遭小国自该主动称臣纳贡,他徐海凤愿为先锋,为陛下之霸权远扬鞠躬尽瘁。

    如此论调在如今实在是新鲜又超前,并不太被如今的士大夫们所认可,只因为李洵先前吩咐过要多挖掘一些有利于发展水军的人才,徐海凤有多次出海经验,再加上马屁实在拍得政治正确,这才勉强入围前三百

    名。

    “有利于发展水军的人才”是个很笼统的概念,刚登基的时候,李洵就已经下令工造部广招精于船舶制造且有钻研创新精神的工匠,为的就是早日制造出能进行远洋航行的大型船只。

    没别的原因,实在是他已经眼馋红薯玉米土豆之类的高产粮种很久了。

    有了这些高产良种,大启数千万百姓都将不再受到饥饿威胁。

    土地贫瘠的北戎西戎,气候寒冷的沙国大片疆域,也只有种上这些高产粮种,才能孕育并养活更多的人口。

    那些产自南半球大洋对岸的高产粮种,对他打下的这庞大帝国是腾飞之翅。

    没登基前,他的势力范围困于内陆没办法出海,手里也没有水军基础,如今却是已经掌握了大量水军,并且把北方沿海一带掌控在手中,自然是要立刻为远洋航行做准备的。

    徐海凤的出现,对李洵算得上是一个意外之喜。

    一番问答后,李洵发现此人不仅有丰富的对外商贸经验,还极其擅长思考总结,他不仅能想出各种办法确保船员的身心健康,还对洋流运动也颇有心得,甚至还多次带领船员们反杀海盗。

    简直就是天赐的远洋航行统帅!

    见猎心喜之下,他当场便封了徐海凤为御前行走知事。

    这官职是从六品的品级,虽然在官场上品级不算高,却是御前行走处的小领导了。

    御前行走处,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作为经常在皇帝身边露脸的衙署,就算是一个小小的行走书吏,也令诸多大家子弟向往不已,更何况是管事的行走知事。

    而且,吏员选拔考试出身的考生们初始受封一般是九品,很优秀的初始受封也只能八品,哪有一开始就受封从六品的。

    这恩宠是何等隆重!

    李洵当场赐官后,在场所有官员都震惊不已。

    可以想象,待此事传扬开来,这名不见经传的商贾之子徐海凤,会让多少人羡慕到发疯。

    李洵不管其他人怎么想,只觉得徐海凤带来的惊喜,足以叫他在冗长的殿选都保持愉快的好心情。

    等下午女子考生组的沈今夕被宣进殿的时候,他还有心情好奇地看一眼这个让他记得名字的姑娘到底长什么样子。

    走进殿来的,是个字如其人的年轻姑娘,五官姣好,身姿秀挺,有种格外干净澄澈的气质。

    对上他打量的目光,她立刻惊慌又敬畏地挪开了视线。

    长久打

    量一个异性实在不礼貌,而且这是殿选,他也不想让人误会他对即将入朝的女官有什么暧昧的想法。

    仅仅是粗略打量了一眼,李洵就收回了目光继续批阅手中的奏折。

    而对沈今夕来说,进殿的短短一段时间,心情却是翻覆了好几遭。

    初进殿时,她原本是很紧张的,却在初睹龙颜的瞬间不由自主怔然诧异。

    她以为,新皇行伍出身又多年东征西讨必然是个年纪不小,且五大三粗的莽汉,却完全没想到,御阶之上的男子竟是如此模样。

    他身着明黄色帝王弁服端坐于御案之后,明明身形很高大,却一点都不显得粗莽,只觉伟岸威严,面容俊秀温润如翩翩君子,却叫人不敢生出任何不敬的心思,挽袖提笔手指修长,行止优雅,当真是龙章凤姿的美男子。

    这一刻,她突然有些理解为何那么多京中贵女对进宫趋之若鹜了。

    刚生出这大不敬的念头,便对上了那九五至尊对自己投来的目光,隔着不算近的距离,她完全不知道他到底以怎样的目光看着她,却是立刻从不该有的情绪里醒过神来,畏惧地垂下了视线。

    问答很快开始,她却因为那份说起来有些自以为是的隐忧难以全神贯注,下意识悄悄用余光去看御阶上那人的反应,这才发现新皇的注意力早已回到了奏折之上,正提着朱笔御批。

    他完全没有过多地注意她。

    沈今夕顿时整个人都放松下来,立刻全神应对起了考官的问题。

    *

    没多久,殿选结果便确定下来,各考生的官职衙署全都用红纸张贴在京城各处的告示栏。

    此时那告示栏下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除了考生们自己,还有许多原本打算这一届参考的读书人也都亲自前来看榜。

    这一届红榜,最引人瞩目的便是被陛下亲自赐官御前行走处知事的徐海凤。

    除此之外,便是那几个据说被陛下亲自问话,如今被破格赐予七品官的几个考生。

    红榜下得知消息的许多大家子弟脸色铁青。

    以他们的才学,今科若是下场参考,哪有榜上那些贱民被破格提拔的份!

    那可是七品官,就算寒窗苦读数十年,好不容易考上进士,侯缺许久能得到的也不过是个七品官!

    更何况那商贾之子徐海凤,竟是被陛下亲赐了御前行走知事,那简直是一步登天!

    这些机遇本该是他们的!

    可如今再懊恼不甘也没用,错过

    了就是错过了,谁也不知道陛下什么时候会再次这般破格提拔!

    毕竟在朝上宣布举办吏员选拔考试那天,陛下就说过,他的朝廷看重实干能力,官员们必须要有基层经验。

    所有新晋官员没有他的特许,都必须从最基层的九品吏员做起,立功或有了足够资历方可擢升。

    从九品到七品甚至六品,谁知道要蹉跎多少光阴,可恨,他们竟是因为一时犹豫与这般登天梯擦肩而过。

    大家子弟尚且如此懊恼,家境次一等的读书人就更别提了。

    红榜之外,捶胸顿足的哀嚎声绵绵不断。

    心怀鬼胎的老狐狸们,听到这个消息也是神色阴沉。

    新皇这是在破格提拔人才吗?

    他分明是在打他们这些世家豪绅的脸!

    偏偏就是区区一个从六品,几个蝼蚁般的七品,就轻易破开了他们精心设计的局面。

    富贵险中求,有这次的先例,只怕以后他们便很难对新皇进行人才封锁了。

    ?)

    众多势力心思纷纭,却大都没有注意到,今科进入御前行走处的可不止徐海凤一人。

    ——女子考生里同样有人被分到了行走处,赐官七品行走书吏。

    只是她身为女子,许多考生根本没将她看在眼里,这才没什么人讨论。

    可那些触觉敏锐的家族话事人却很难不多想一些。

    这事可有些不寻常啊,那女子说不定很快就有大造化!

    *

    此时沈今夕也正在自己院子里等待着下人去打听官职分配的结果。

    和她一起等待的还有表妹陆清媛。

    从得知她参加吏员选拔考试开始,这位向来在她面前有些跋扈的表妹便开始对她进行奚落,说她抛头露面,不守妇道丢尽了祖宗八倍的脸面。

    说她不安于室,去参考肯定是为了近距离勾搭那些男性官员,如此轻佻浪荡,以后没有任何门当户对的人家看得起她。

    今日更是一大早就来到她的院子里,满是嘲讽地道:

    “听说今天公布红榜了呀,赶紧来个人去看看,咱们沈季元到底成了哪个衙门的从九品吏员?”

    她把从九品几个字咬得尤其重。

    后头不知道又想到了什么,她又凑到沈今夕耳边压低了声音,充满恶意地道:

    “你考了季元又怎样,区区一个从九品,走到哪里都要被人当狗使唤!我随便一句话,就能叫你永远翻不了身!”

    “我的好表姐,你就好好被人踩在脚底挣扎吧!”

    正在此时,被派出去看榜的管家喘着气跑进来,满脸激动:

    “小姐!我看到表小姐的衙署和官职了!”

    “是御前行走处书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