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224 章 番外六

作品:《大皇子究竟何时夺嫡

    管家显然是比陆清媛更有见识的。他在京城与各路官员打交道多年,深知御前行走处的分量,是以十分激动。

    这可是陆府的造化,他身为陆府的一员自然很高兴。

    陆清媛虽然听不懂御前行走处书吏意味着什么,却清楚地听到了正七品几个字,只觉得像是一个响亮的耳光扇在自己脸上。

    沈今夕竟得封七品,这叫她先前的行径仿佛成了跳梁小丑。

    她脸上一阵青一阵紫,冷哼一声带着人离开了。

    管家前所未有恭敬地给沈今夕道了喜,院子里的下人们也是欣喜雀跃,纷纷围着沈今夕说恭喜,唯有沈今夕本人心中疑惑大过欣喜。

    她自己的才学水准如何她心中有数,何德何能被破格提拔为正七品,还是御前行走处那样的绝好去处。

    可若说是因为她的容貌与名声,也不太像,毕竟陛下当时就不像对她感兴趣的样子。

    以他的身份若真有那个意思,应该会直接让她进后宫,断不至于如此迂回让她去行走处为官。

    想不明白也只能作罢,御前行走处是仕途极好的起点,她不可能放弃这个机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从上午到下午,整个陆府各房各院的主子们都亲自前来道喜,对她这个表小姐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下午陆元礼这个一家之主下值后,更是让人请她去主院用膳。

    向来在家端着士大夫架子,显得端庄持重的舅舅今天格外热情:

    “今夕啊,你这孩子可真是了不得,不声不响竟考了个今科季元,还得封正七品行走书吏,这御前走一遭,前程不可限量啊。你那表哥不争气,以后陆沈两家的未来可就要靠你了!”

    “今后有什么难处就告诉舅舅,舅舅就是豁出去这张老脸,也定会为你保驾护航!到时候我们舅甥二人前朝内廷守望相助,定能叫陆家重复往日荣光……”

    听到舅舅的话,沈今夕微笑着道:

    “舅舅这么说,我还真有一事要劳烦您。”

    “一家人说什么劳烦,你说便是。”陆元礼立刻打包票。

    沈今夕便道:

    “我如今得封官职,也算是成人了,自然不该继续住在陆府劳烦舅舅舅母,还得劳烦舅舅帮忙找个宅院,好叫我与弟弟搬出去住。”

    陆府无非是打着他们姐弟年纪尚幼无法理事的旗号才接收了沈家的产业,如今她既已经成人自立,他们自然不能再以照顾他们

    姐弟的名义继续把持沈家产业。

    如今她马上要任官,便是个提出此事的好契机。

    陆元礼脸上的笑容顿时僵持在脸上,舅母梁氏更是脸色阴沉,正要开口说什么,就被陆元礼拉了一下制止了。

    “今夕,你这话就太见外了。舅舅倒不是要干涉你住哪里,可你如今才初入行走处,怕是要好长一阵子才能理顺公务,哪还有空闲料理家事照顾幼弟。我看还是让你舅母再帮衬你一阵子,待你在行走处站稳了脚跟再说此事。”

    梁氏也连忙道:

    “正是你舅舅说的这个道理,你马上要忙公务,要是顾不过来让你弟弟出什么事,那可就后悔莫及了。”

    沈今夕微微垂眸,事情果然不会这么顺利。

    她也就是试探一下,并不真的指望轻易就能拿回来。

    要让豺狼吐出嘴里的肉,必须还需要更强大的震慑才行,她如今还没进行走处,去了是否受重视都未可知,自然是震不住他们的。

    来日方长,她不必急于一时。

    *

    转眼又是一个多月过去,距离国土规划司官员被刺杀事件也已经两个月了,该发酵的也发酵得差不多了,李洵便决定收网。

    “传岑樘和程虎来一趟。”

    没多久,司法部尚书岑樘与宣传部尚书程虎都来到了御书房。(原本的宣传营与情报营合并成宣传部,由程虎负责。)

    除此之外,身为左相的林德康也被李洵叫来了。

    “朕之前吩咐司法宣传二部的事,准备得如何了?”

    早在国土规划司吏员被刺杀事件刚刚发生的时候,李洵便已经宣了两人来暗中筹办一些事情。

    岑樘与程虎对视一眼,由岑樘上前回禀道:

    “陛下,此次事件中表现最积极的世家豪强皆已记录在案,其中领头的三家,已由司法部网罗充足罪证。”

    说着,就将一份厚厚的奏折与卷宗呈了上去。

    这些家族在当地盘踞上百年,当地官府都不敢轻易动他们,哪个手中没有人命,违背国法利用各种手段兼并土地的行为更是数不胜数。

    要搜集他们的罪证很容易,不过一个多月,在司法部与宣传部的众多吏员共同协助下便收获颇丰。

    李洵大体翻阅了一遍,下令道:

    “很好。传令下去,醴河章家,武江曹家,宁曲苟家违抗国法,草菅人命,欺压百姓,罪不容恕,现数罪并罚,各直系男丁与管事旁系全数斩首

    ,三族内亲眷全数流放六千里。着禁军出兵三万,共同协理此事。”

    他并不喜欢牵连无辜,是以三族辄止。

    其余的亲属与女眷,也都同样享受了这些家族压榨百姓的民脂民膏,谁都不无辜。但大多没有直接犯罪,他便留他们一条性命,流放到西戎,北戎或沙国境内充当建设当地的劳动力。

    紧接着,李洵又吩咐宣传部:

    “程虎,接下来你的宣传部要好生发力,参照沙国旧例,联络当地百姓,将江南与醴河平原各地那些不肯听话的世家豪强全数掀翻。”

    “是!”

    程虎慷慨领命,心中很是兴奋。

    在他看来,早就该像对付沙利亨那些贵族一样对付那些不听话的世家豪强了,但凡联合当地百姓一起“打土豪分田地”,哪还有那些人嚣张的份。

    偏生陛下念着这些人是中原同胞,愿意多给他们一次机会,不想一来就把事情做得这么绝。可这些蠢货只当陛下怕了他们,行事越发放肆起来。

    如今可算是要好好给他们一些教训,而醴河平原与江南诸地的百姓们,也马上要分田到户了!

    “林相,人事部那边,今后吏员选拔考试里加一条新规定,直系三代以内有违法犯罪者,皆不可参加吏员选拔考试。”

    李洵又下了一道早就深思熟虑过的命令。

    原本,他还打算尊重一下私人财产,给这些豪门望族与大地主一条生路。

    可事实证明,有些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后世先辈们打压地主豪商的种种政策虽看似对有产者极其残忍,却是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无可奈何的选择。

    他如今也是一样。尊重了豪门望族与大地主们的利益,天下数千万的普通百姓就要饿死。

    温和的手段根本不可能奏效,还是只能下猛药。

    从地主豪强手中把土地分给百姓,暂时绝了他们进入官场的路,只有如此,底层百姓才能真正拿到土地,并在朝廷占据一席之地。

    听到李洵的命令,在场的三位重臣都是神色一肃。

    他们深知,这样的政策推行下去,整个醴河平原与江南都将发生大地震。

    不过,林德康本就是举全族之力支持李洵,岑樘则是一个为民请命的清官,程虎更是出身贫苦百姓之家,没有人会反对这项政策。

    几人雷厉风行领命而去。

    *

    “陛下,今日翰林院拟的圣旨送到了。”

    晚膳时分,有太监带着翰林院的行走前来通禀道。

    写圣旨不仅需要参考各种背景卷宗,还要引经据典,文辞优美,日理万机的皇帝自然是没那个功夫每一道圣旨都自己写的。

    按照大启的圣旨管理制度,一般是两名御前行走书吏共同记录皇帝口谕,送到翰林院拟旨,然后再将口谕与圣旨一起送回皇帝处复核,没问题便加盖玉玺,由尚书台宣发下去。

    李洵觉得这制度没什么漏洞,登基以后也沿用了下来。

    “呈上来吧。”

    他照例查阅起两位御前行走书吏共同记录的口谕,又对比了翰林院的正式圣旨,只是片刻,他便眉头一敛。

    圣旨的内容倒是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做记录的其中一位行走处书吏。

    加盖了玉玺,让人将圣旨送到尚书台,李洵这才开始着手处理此事,他叫来了总管御前行走处的郎中康喜德。

    “康喜德,行走处新增了一位叫沈今夕的书吏?”

    御前行走处人数不少,都是轮流在御前当值的。增减一个小小的书吏,还真不需要特意向李洵报备。

    先前的吏员选拔考试,他也只是过目了他在意的那几位可造之材的官职,其余便都交给人事部去安排了。

    是以,直到看到了熟悉的字迹,他才发现那个沈今夕被送到他身边的行走处了。

    谁做的这事,是何意图简直昭然若揭。

    康喜德一进御书房,第一件事便是悄悄打量李洵的神色,见他眉头微敛,似有不悦,心中顿时咯噔一下。

    莫不是那新来的沈书吏今天第一天到御前当值,便做错了事吧。

    “禀陛下,确有此事,沈今夕此人是人事部那边特意调拨过来的,由行走处老人教导了一阵子,今日是第一次御前禀笔。”

    他这话说得颇有艺术,首先说调拨那女官来行走处是林相的意思,其次就算那女官犯了什么错,念在她第一次禀笔的份上,以陛下的性子或许也会宽宥几分。

    “去把人叫来。”

    李洵吩咐道。

    “遵命!”

    康喜德赶紧跑回行走处叫人。

    “沈今夕!沈今夕走了没有?陛下口谕,宣她前去御书房觐见!”

    陛下向来勤勉,经常工作到半夜,却很体恤下属,所以行走处在御前伺候的吏员都是分为早晚两班轮值的,沈今夕今日是上午在御前伺候的,按理说如今应该已经回去休息了。

    “郎中,下官在

    此!”

    一个清越动人的女声响起,康喜德闻言望去,立刻大步朝角落的办公位走去。

    “你今日可是做了什么出格之事,陛下宣你前往御书房觐见!”一走到她面前,康喜德便带了几分责问的意思。

    沈今夕初来行走处,自然是要比常人更勤奋卖力的,是以明明到了下值的时间也没有回去休息,而是留在行走处继续学习。

    她完全没想到,今天第一天御前禀笔,就会被上官如此质问,心中顿时有些紧张。

    但回想了一下自己今日的所作所为,她并不觉得自己有哪里违背了行走处的要求。

    “禀郎中,下官并无任何违规之处。”她如实道。

    康喜德自然是不信的,闻言皱着眉道:

    “罢了,到御前自有分辨。”

    沈今夕便忐忑地跟着上官来到了御书房。

    “陛下,沈今夕带到了。”

    “微臣沈今夕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沈今夕恭敬地在御前七步远的地方叩首,手心不由自主沁出了薄汗。

    她自认为自己没有犯错,可是否犯错并不是她自己界定的,裁判者是这天下至高无上之人。

    他一句话便能决定她的生死,她想脱离舅家掌控拿回家业,也必须得到他的看重,成为御前红人。

    来御前行走处这一个来月,她早就发现陛下是个极其公私分明的人,御前行走处也有几位美貌女官,却几乎都不敢有非分越距之举,因为陛下是很讨厌女官媚宠于他的。

    甚至听说有个女官因为媚宠让陛下罕见地发了火,说她不珍惜自己的官位,给那些勤勉努力的女官们抹黑,直接将人罢官赶了出去。

    足见他对前朝后宫的界限有多分明。

    是以如今沈今夕已经彻底放下了当初那仅剩的隐忧,只想好好在行走处做事,得到陛下看重。

    可如今,她才当值头一天,似乎就触怒了陛下,一切抱负还没开始便要夭折。

    李洵从奏折里抬起来,看向了跪伏在地的女官。

    她穿着御前行走处的官服,却因为身形清瘦而显得背部线条十分单薄,地毯上的白皙双手无意识地握紧,浑身都散发着惊惧不安。

    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让她误解了,李洵温和了嗓音道:

    “起来吧,朕叫你来只是要问你几句话,不必紧张。”

    沈今夕心中这才一松,谢恩站起身来。

    她完整的面容

    这才映入李洵的视线。

    一张清丽无双的面孔,没有施加任何粉黛,却剪了个厚厚的锅盖齐刘海,莫名增添了几分蠢笨,不复他当日在殿上看到的那般有灵气。

    “是林相叫你来御前行走处的吧?他对你说了什么?”他不希望林相的暗示影响到这个姑娘。

    沈今夕如实回答道:

    “回陛下,微臣的委任状的确由人事部签发,只是林相位高权重,微臣并无荣幸得以面见。”

    李洵眼中浮现出几分无奈之色。

    保父对他的婚事真是越发着急了,时常把那些容貌出众的女官或侍女往他身边送,当时他又对这沈今夕多问了几句,他怎么可能放过这样的人选。

    往日那些也就罢了,这沈今夕可是吏员选拔考试季元出身,还敢填报国土规划司,想必是有几分抱负的,怎能因为这种事放在他身边埋没。

    “朕记得你当日报考的是国土规划司,如今却来了内廷,可觉得委屈?”

    沈今夕连忙道:

    “能在行走处为陛下效力是微臣的荣幸,微臣岂敢委屈!”

    说完才意识到,陛下居然记得她报考的职位,心中后知后觉有些惊讶。

    岂敢……却不是不委屈,李洵知道君威之下,有些话臣子们是不敢说的。

    “朕要处罚什么人,向来是依据法度,你不必如此诚惶诚恐。”

    “国土规划司是个很危险的去处,对女子犹甚。你一个养在深闺的世家女子,当初为何会选择报考国土规划司?朕想听真话。”

    这事他其实一直有些好奇的,如今恰逢其会遇到了,便问了出来。

    沈今夕鼓起勇气抬起头来,便看到了那至高无上的帝王,如海般深沉的眼眸中满是宽容地看着她,这一刻她心中顿时生出说真话的勇气。

    “禀陛下,微臣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为国为民的抱负,只是觉得大家都不想报考国土规划司,微臣若报考了,便更能凸显自己,得到上官重视。且微臣手中有沈家良田数万亩,若献于朝廷,于微臣而言也是一笔出色的政绩,必能很快晋升。”

    这实话可太实了,有种豁出去的坦诚,李洵眼中流露出一丝笑意,他很高兴她能如此信任自己。

    “沈今夕,你为何如此想在朝堂出人头地?”

    往往如此能涉险的女子都是有苦衷的,他并不介意在原则之内帮一帮。

    更大的实话都说了,沈今夕自然也不介意把自家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家事说出

    来。

    “微臣惭愧,并无太大雄心壮志,只想从舅家夺回属于沈家的家业,且从此不再受人摆布而已。

    这一句话已经足够李洵想到很多了。

    不过,他也不可能听信她的一面之词就做什么决定,他打发沈今夕下去休息,然后冲着殿内其他侍人吩咐道:

    “来人,把沈今夕的卷宗取来。

    保父林德康虽然时常往他身边塞人,却不是什么人都敢塞过来的。

    关系到他的安危,能送到御前的人,几乎都要把祖宗八辈都调查清楚确认没有任何隐患才行。所以,人事部那边是有沈今夕的详细资料的,其中对她和她舅家那些恩怨自然也是调查得清清楚楚。

    没多久,卷宗便送了过来。

    李洵一看,确实和他想象中没什么差池,就是亲戚吃绝户的常见戏码。

    于是,第二天他又把沈今夕宣了过来,对行走处郎中吩咐道:

    “康喜德,你明日与汤云平一起,带人与沈书吏出宫走一趟,为她办个女户自立门楣,另去陆家走一趟,叫陆元礼把沈家的家业还给她。

    汤云平是李洵身边的太监总管,他同去便能代表他这帝王的意思了。

    这话简直是平地惊雷,惊得沈今夕都忘了礼数,不敢置信地抬头看向御座上的君王。

    却见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向她投来鼓励与肯定的目光:

    “去吧,拿回你的家业,从此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在他看来,沈今夕能写出那样飘逸灵秀的字,应是不想困于宫廷的。

    收回了视线,他又对两名当值的行走处书吏下令道:

    “传令下去,司法部增设一条遗产继承律法,凡天下官民无嫡子仅有嫡女者,由嫡女继承家业,若嫡女身故,该户家业全数归于国库。

    沈今夕回过神来,却是心中大震,这比陛下刚才对她家事的吩咐更让她震撼。

    陛下他究竟知不知道,这样一条律法,究竟会在民间掀起多大风浪。

    从今往后,那些生不出男嗣的妇人将再不必咬碎了牙和血吞也要给丈夫纳妾生子,那些父母早逝失去庇佑的孩子,再也不必担心被族人亲戚吃绝户害了性命。

    不,他一定是知晓的,不然他又岂会给女子同等的科考权力,岂会对媚宠的女官如此恨铁不成钢。

    他从前种种事迹都表明,他一直是个温柔地爱护着天下子民,拯救万民于水火的仁君。

    这一刻,她头一次觉得某个人的身影犹如天神,叫人不由自主心生崇敬倾慕。

    “微臣谢陛下隆恩!微臣代天下万民谢陛下隆恩!

    ⑩)

    李洵见她激动得小脸通红,有些好笑,温和地道:

    “叫康喜德给你几天假期,好生回去料理家事吧。

    他颁布这一条律法,当然不是为了一个女子一时兴起,也不仅仅是为了天下嫡女正室的利益,更为了人口大计。

    从古至今,社会上都不乏“宁为富家妾不为贫家妻

    的风气,这便导致女子大都集中在一小部分富人手里,这不仅会导致残酷的后宅斗争,更不利于人口繁衍与社会稳定。

    这条律法,某种程度上是剥夺了庶出与非婚生子继承权的,如此一来,利益减少了,想让自家女儿为妾博大的人便会少很多,平民百姓也将有更多人得以娶妻生子。

    长久来说,应当是能刺激人口增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