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1章 果決

作品:《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第541章 果決
    劉昆寫檄文的地方,離前線尚有百裏。西陲守将等各派了信使、将校之類前來迎接、應卯、訴苦,都希望知道祝纓此來的安排,如果能戰,也希望她能盡快地帶兵前去解圍。
    祝纓接下來的命令卻是:“先休整三日,再議。”
    劉昆埋頭罵人去了,王允直聽了吃了一驚,距前線百裏,已經不太遠了,救兵如救火,趕路走得就不算快,臨了又要停?他十分的不理解。與他同樣不解的人也不在少數,不過入了軍中,許多關系都要往後退一步,第一重要的就是令行禁止了。他們都不敢貿然發問,看看天色也不早了,今天是肯定要休息的,預備稍後再私下詢問。
    須臾,劉昆的檄文寫好了,祝纓看了看,道:“就這樣,發出去。”
    各将校還要分頭巡營,都先散了。
    王允直不在将校之列,他在外面繞了一圈,重新回來求見。
    祝纓将在地圖上點點畫畫的筆往旁邊一放:“有事?”
    “是。”
    “過來說吧。”
    帳內點起巨大的牛油蠟燭,光線又亮了一些,橘色的火苗照在祝纓臉上,顯得人愈發的柔和慈祥。
    王允直道:“君侯,我不明白,為什麽還要停下休整?我聽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咱們離京時走的就不堅決,路上又慢,現在又停?會不會影響士氣誤事呢?”
    祝纓道:“這句話是這麽用的麽?”
    “诶?不、不是麽?”
    祝纓道:“越是急,越不能急。你說的,那是對上了之後,咱們現在是什麽?是戰前。不準備好了,拿什麽打?禁軍有多少年沒有正經打過仗了,你知道麽?樣子是不錯,可戰場上,不會有畫好的線讓你走、标着布陣。四面喊殺的時候,腦子都是懵的!長途跋涉,上陣之前他們需要休整。”
    “可是,如果不親臨戰陣他們永遠都是新兵。”
    “新兵是最容易死的,上陣之前,得設法讓他們少死一點。”祝纓說。
    王允直還是不能很理解,他書讀得不錯,性情也還算好。這一路的生活既不如在京城精致,甚至不如出使安南的安逸,他也都忍耐下來,并沒有開口抱怨。眼下卻是真的不太明白,乃至有了一點情緒:“兵貴神速,拖着也不是辦法吧?”
    “這叫準備。”祝纓說。
    王允直聽她說到這裏,就知道不能再逼問了,只好最後說了一句:“晚輩冒昧,不識君侯安排,只是心憂西陲,還請君侯明鑒。”
    祝纓點了點頭:“你們明天再來,我安排。”
    有安排就行,王允直勉強壓下了情緒離開了。
    祝纓卻沒有閑下來,她召來了守将所派之信使、将校,詢問前線情況,再制定具體的方案,一直忙到半夜。
    次日一早,祝纓擊鼓召集衆将,一起看沙盤,安排接下來各自的任務。
    祝纓先問大家對西番兵了解多少、對現在西陲的情況了解多少。這個知道的人并不多,大概都知道雙方正在交戰,己方在保持守勢,對方是攻勢。了解得多一些的還知道,西番通常不會堅持太久,這次一直耗着是有點邪門。
    祝纓道:“因為,即使是堅壁清野,他們也還是拿到了好處。桑奎,你說。”
    桑奎便是邊将派來的将尉之一,面相粗糙,皮膚仿佛被漫天的砂土染成了淺黃色。他說:“他們搶……”
    番兵也是兵,出動也得糧草,死傷也需要有對等的收獲。昆達赤他們的經驗越來越豐富,連攻城的技藝也更精進了。除了在村寨不斷有小收獲,甚至洗劫了一座城池。如今更是出動大軍圍困了州城,城裏的糧食消耗的速度驚人。虧得姚辰英重視這裏,屯了不少糧草,否則現在就該吃人了。
    同時,西番還在揀軟柿子捏,不斷蠶食附近小寨。當然,也付出了代價,西陲與他們是“老朋友”了,對他們的戰法也算熟悉,也并非完全龜縮在城中不出,也有迎敵、追擊的時候。
    總的來說,西番收支能相抵。但對西陲而言就完全不是這麽回事了,因為仗是在西陲的土地上打的!戰争的破壞之下,無論誰贏都是當地輸。
    桑奎懇求祝纓:“相公,還請早日救百姓于水火。您早日發兵,咱們裏應外合,內外夾擊,既能解州城之圍,也能敗退番主。否則,就算城不破,也要易子而食了。”
    年輕的将校聽了,臉上都露出憤慨的神色來,紛紛請戰。
    祝纓道:“争什麽争?一股腦上去,沒個調度協調,自己人就要先踩踏起來了。西陲兵久戰疲弊,禁軍沒有經驗。還是用禁軍,先将士氣調動起來吧!林風,去抽各營精銳,桑奎,你領路,先不要去州城,先去尋個小股番兵……”
    番兵不時有四出擄掠者,祝纓先盯上的就是他們。出重拳,先打個小的,讓士兵練練手、挨挨揍,林風有經驗、桑奎熟悉地理,精銳準備佳、人數多,能夠保證先打贏。但沒有經驗,一定會被胖揍,可以讓他們不要太輕敵。
    林風不問一聲,答應了就去。
    年輕的将校們雖然嫌這仗小,但第一仗,紛紛請命,都說自己的兵是練得最好的。祝纓便點了其中五人,各帶麾下數百加入。
    “其他人,觀戰。”
    這一仗打得很熱鬧。
    起初,奔襲番兵的時候,桑奎就有點不滿,這些援軍看起來精神是不錯的,卻缺了點味兒。上過戰場殺過人的,跟沒有真刀真槍幹過的,氣質是不同的。林風的土兵裏有一半有點味,另一半氣味也很清新。禁軍就更是如此了。哪怕他們看起來确實是經過訓練的,并不算懶散。
    襲擊番兵的時候,也只有那一半的土兵顯出老練,新人要麽猛沖,要麽猶豫。這群傻子還忘了一件事——奔襲,确實需要靠鼓噪、鼓噪吶喊壯聲勢恐吓對方,但時機也很重要。傻子們喊早了,提醒了對方。
    桑奎鼻子快要氣歪了。
    番兵這裏,起初看這許多人來,也吓了一跳。以前也有這樣的小股部隊反被圍殺的,但是劫掠來的東西又有些舍不得。猶豫之下,雙方交鋒。番兵略氣短,開始被壓着打,很快,他們發現了對方手上也不夠硬。
    那就不客氣了!
    這邊林風、桑奎都有經驗,壓住了陣腳,再組織反攻。雙方竟然在一場小遭遇戰中打出了拉鋸的樣子,精彩得要命。但是,觀戰的人中卻有一半看不明白,蓋因雙方短兵相接的時候,不是一條直線你東我西,而是犬牙交錯,能看出那條分界線的,就已經合格了一半了。
    祝纓索性點了祝彤的名,讓她來解說。
    祝纓對王允直說:“他們沒有經驗,所以急不得。”
    王允直頭臉都紅了:“是我無知。”
    祝纓道:“現在看到了、知道了,不就行了?這樣的事我見過許多次了,你以後見得多了也就知道了。”
    然後率衆回營,待林風等到回也攜戰利品回營,才重新開始點評。戰利品要先分類,從百姓那裏搶回來的,還回去。繳獲敵人的,可以留下分成。
    有功的,重賞!有過的,責罰!
    然後開始講評這一戰,今天出力的,休整,其他人,拔營後準備下一仗——也是打小規模的接觸戰,并不緊接着就大軍壓到對方大營面前。
    ……——
    番主大營已經知道祝纓要來的消息,“祝纓”這個名字他們并不陌生,先前交過手,後來與安南不斷有些往來。
    昆達赤就說:“都傳說她又做丞相了,沒想到是真的。東邊的皇帝和大臣真是沒意思,以前不要人家,現在又叫了來,一把年紀來打仗!嘿!不必慌,這個人我是知道的,她從來不自己往前沖。她一向謹慎,不會馬上就決戰的。”
    他也下令,加緊攻城,要在祝纓發動之前把這州城打下來搶光,然後火速撤退,讓她白跑一趟。
    她要追擊,就在後隊設伏。看誰打得過誰。
    上一次打仗,昆達赤認為自己是未盡全力的,當時那是另有目的。不想卻成就了祝纓的名聲。這一次,祝纓就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了。
    昆達赤出兵,完全是因為這個機會太好,胡人派使者同他約定,一旦功成,西陲随他處置,反正朝廷是抽不出手來對付他的,胡人不與他争這個。而齊王也默許了他的行動。他也曾問過胡人從中能夠得到什麽,胡使只是嘿嘿一笑,當然也是要子女財富了。
    番人的消息,皇帝确實死了,兩個兒子在争皇位。争位這事兒,昆達赤也很熟悉了,認為這确實是個機會。于是,随便找了子民被販賣做奴隸的借口,他就打過來了。
    邊境上互相販賣奴隸是很常見的,就算各國想管,也難免有漏網之魚。更何況邊陲之地本就人員複雜,難以統計?
    因為利益足夠大,昆達赤一把年紀才親自糾集了大軍,番兵才能堅持這麽久。
    聽到祝纓靠近之後只打小仗,昆達赤便說:“怎麽樣?這個女人就是這樣!果然女人打仗,就是這麽不痛快!該讓她知道什麽是男人的打法了!”
    惹得大帳裏一陣怪笑。
    笑完了,他們加緊攻城。
    州城這裏已經熬了挺長時間的圍城了,虧得是是西陲,很有經歷,人心還沒有絕望,只是刺史和守将的火氣略大而已。城中也有老人說過祝纓“當年”是很體恤人的,可是體恤體恤,怎麽就不見人來呢?
    也有人懷疑,她是不是年老了反而膽小了?
    城下的抛石機往裏扔石頭,也不知砸破了幾家房頂。昆達赤親督大軍,他口上說得輕松,心裏也是有點着急的。畢竟祝纓這個人,穩,有可能讓他拿不到那麽多的收益。現在搶着一點兒是一點兒。
    雙方七日裏打了三場,守城的牆頭損壞,正把城裏的石頭往城牆上搬,以作防守之用。攻城的也在修理器械,準備打下一場。
    次日,雙方再次開戰,又是一場沒有結果的攻防戰。
    起初,守将還數着日子,打到天昏地暗的時候就忘了,還要現問左右,才知道又過去了幾天。
    這一天,守将一條傷臂吊在頸上,肚子裏罵着祝纓,嘴上罵着昆達赤,罵罵咧咧地指揮着:“蠢材!現在先別放箭,等他近了再放!這哪有準頭?!到現在還要我教這個?”
    城下響起號角,番兵再次攻城,守将又罵了起來:“就不能好好當個蠻夷嗎?你造什麽攻城車?”
    正在僵持時,遠遠地,大隊人馬銜枚而來。王允直有點興奮,想說話,又有點不好意思,于是戳了旁邊的人,呲牙咝咝地漏出幾個音節:“施兄……”
    施君雅心道:別,你比我年紀大。
    祝纓觀察着戰局,到雙方膠着了,才說:“擊鼓!”
    祝彤當先一騎沖出:“殺!”
    王允直和施君雅也想沖,被祝纓喝住了:“現在別去添亂!一會兒你們随我打掃戰場!”
    桑奎早按捺不住了:“相公!我也去!”他緊随其後,一路跑一路喊援軍到了!喊的還是雙語。
    人馬與人馬絞在一起,外行們又看不清誰是誰了。
    到半日後,殘陽如血,昆達赤才遺憾地看一眼“祝”字的大旗,下令退後二十裏紮營。
    ……
    刺史、守将率衆相迎,草草收拾了家裏的百姓們也擠出來一大群圍觀援軍。
    守将這回不罵了,笑着道謝,拍着純熟的馬屁:“不愧是相公,這裏的人都說,三十年前,相公威振西陲,只要您來了,咱們就有救了!”
    祝纓道:“也是将士用命,百姓齊心。好了,閑話不提,我們先紮營。”
    刺史吃了一驚:“你不進城嗎?”
    祝纓道:“我自然要去安撫百姓,不過,大軍你這兒盛不下。接下來,各陸續會有援軍到。我要坐鎮大營。”
    當下先定營盤,再安排各軍營地,又收治傷員等,直到天擦黑,祝纓才進城與刺史、将軍一同議事。
    先則二人彙報了情況,州城抗了這麽久,損失不小,急需補充。不但百姓,官吏也折了不少,青壯也是。他們希望能早些把西番驅逐走,這樣才能開始恢複生産。
    祝纓道:“我已令各州府來見我了。見了再說那些。眼下幾件事——”
    本地傷兵輪休,老兵帶她的新兵。接着祝纓又給刺史分派任務,要安撫城中百姓,統計戶口、損失、剩餘的物資,好按需發放物品。在其他援軍會合之前,不能出岔子。
    刺史的胡子兩個月沒有修剪了,亂七八糟地,胡亂一捋,道:“只怕一時難以計算。”
    “江珍、趙霁、小付……王允直你也別看着了,一起幹活!施君雅,你與林風、祝彤一道巡營去。”
    當晚,祝彤、林風帶人殺奔敵營,一陣沖殺,放了一把火,在對方反應過來之前跑了!昆達赤才說祝纓是個謹慎的人,沒想到她一來就抽了兩巴掌,昆達赤臉上火辣辣的。盛怒之下,他派兵追擊。
    此時祝彤等人已經跑遠了,追兵只能看着隐隐的火光追着,心道:怕是追不上了,我們到城牆下轉一圈就回。只說他們害怕,跑遠了。
    豈料中途突然響起一聲哨音,接着箭雨仿佛從四面八方飛了過來。
    昆達赤又挨了第三下。
    他反而冷靜了下來,下令再退二十裏,然後放出斥侯。他也是行伍經驗豐富的人,不肯輕易就走。這座城,他已經圍了許久,就快打下了!
    他又還有另一種想法——你們都來守這裏了,別處就空虛了,我去搶一搶試試。
    番兵退去,城中一片歡呼,祝纓又派斥侯,得知他們并未走遠,下令盯緊。然後問将軍:“你們的俘虜裏,有無昆達赤王子的部衆?”
    守将搖頭:“沒有。”俘虜都很少,一般都殺掉了。
    最後是在禁軍的俘虜裏找到了幾個,林風與他們交談,證實了是昆達赤長子的部從。
    祝纓下令放了他們,條件是帶一封信回老家,交給大王子。
    信還是讓劉昆起草,雙語,意思比刀還鋒利:你把你爹後路給斷了,也不用幹別的,他沒了吃的,大軍得餓死。我想他死,這是肯定的,他死了對你也有好處。跟着他的各部權貴也就完球了,你正好當家做主,不受鉗制。
    對了,再給你講個故事,當年你爹是這麽對你大伯的,哎?你有弟弟的哦?你爹帶他在身邊,是吧?你爹要是死在戰場上,會發生什麽呢?
    我再教你個辦法,你如果是個好孩子,就把這信交給你爹。他一定會很喜歡你的。每一個父親,哪怕自己手足相殘,也很自信自己的兒子會聽話。
    信和人都放走了。
    信的內容,其他人并不知道,大家只知道戰場陷入了靜默。
    年輕的将校們又坐不住了,結伴來找祝纓請戰。打頭的是金彪的兒子金大海,這小子因祖上的淵源,在祝纓面前常多說幾句憨話。比他爹金彪多讀了幾本書,可惜這上面沒有天份,依舊走了蔭職武将的路子。
    金大海走到帳外,就聽到裏面祝纓的聲音在說:“都說我打仗不痛快,不純粹,好弄巧,他們懂個屁!軍國大事,沒有痛快的!
    要學會配合,不能只憑将士用命。一說武将,就要與文臣對着講,其實不是的。文武應該是一體的,要配合得好,有奇效。當然,文、武各有各的利益,但有心人不應該只盯着一點。
    要贏一場仗,兩面都不能少。都給我抄一抄孫子兵法吧,那個……你們抄起來不吃力。”
    金大海聽不太明白,倒但也知道現在要沖過去生擒番主是沒戲了,灰溜溜地走了。
    祝纓并不是沖他,是祝青雪與趙霁來打的小報告,告訴她,有人手癢坐不住了。王允直等人也在跟前,祝纓因而有此一論。
    祝纓也微有郁悶,如果是鄭侯、冷侯在時,根本不用解釋這許多。但是這些年輕人、中年人,這些道理卻是欠缺的。他們中也有書讀得少的,還有怵讀書的,字認得都少,要吃透這一層就更難了。
    王允直、施君雅這樣的人,道理他們能明白,但他們又是文臣,還不太接地氣,與武将、尤其是品級不高的将校很難說到一起。他們一張口,人家就嫌酸、嫌他們不知人間疾苦,面上客客氣氣的,實則聽不進去他們的說教。
    還有些祖上有名将、現在領軍職的,是介乎二者之間的二半調子,于是哪邊都不如。
    祝纓只好能教多少是多少。
    但也不能讓兵士一直閑着,祝纓下令,自己的士兵居前,直面番兵。附近的援軍在她身後紮營,這樣可以防止對面趁援軍立足不穩的時候掩殺。
    直到所有兵馬彙齊,祝纓才重新排布。
    再讓劉昆寫一份給昆達赤的檄文,斥責一下:怎麽又是你?不是都說好了要講和的麽?你咋又來了?是不是欠削啊?
    光想着趁別人家死了爹來占便宜,想沒想到自己也有兒子啊?你幾歲了?
    每一個父親,都覺得自己有足夠的權威,兒子們必須聽他的,沒有二心。不過吧,我聽說每個父親都希望兒子像自己,想想你當年幹過什麽吧,你兒子都像你,最像你了!
    昆達赤大怒,也回罵:你一個沒有丈夫、沒有兒子的女人,先管好你自己吧!再說別人父子,你也沒後人!
    祝纓直接回道:我有安南,你就要什麽都沒了。你的兒子未必聽你的,青君姓祝,只聽我的。
    她這裏做着準備,昆達赤也沒閑着,他也重新調整,雙方對峙了起來。先是小摩擦,大小十餘戰,互有勝負。祝纓開始集中力量,一點一點清除滲透入境的番兵,番兵也不再小股出動,都集中到昆達赤周圍。
    終于,十一月裏,雙方大戰一場。
    昆達赤兵作三路,也不沖城池去了,只想消滅掉城外的生力軍。祝纓的新兵也變成了老油子,頂住了對方的攻勢,祝纓中軍不動,自作誘餌。祝彤、林風埋伏,禁軍、西陲作兩翼。
    雙方戰到一半開始下雪,最後雪堆得半尺厚,雙方才拆解開來。昆達赤沒有占到便宜,倒折許多兵馬。天氣又變得寒冷,他的士兵缺衣少食。祝纓這裏倒是準備充分,恨得昆達赤發誓,回去之後一定要把賣給祝纓厚皮禦寒的邊将給殺了。
    然後是和談。
    雙方的使者來回了數次,昆達赤這邊把責任都推給了胡使:我們本來是訂的盟約,朋友家裏有難,我是來幫忙的。胡使說,齊王是長子,我當然要維護齊王。沒想到他們包藏禍心,我最近才知道,原來你們的太後說齊王才是壞人,那我當然聽長輩的。
    祝纓這裏,依舊數落昆達赤背信棄義,你自己數數,你都反悔過多少次了?!
    雙方你來我往,昆達赤處最後說了:要不,我陪你在這兒等着看齊王和胡人?就大軍防着我?
    雙方各退一步,昆達赤要求安南不與朝廷夾擊西番,祝纓要求昆達赤依舊稱臣,上表謝罪,再把胡使交給祝纓。
    雙方又扯皮,眼見過年,昆達赤急了,才最終同意。
    祝纓卻并未馬上向朝廷請示撤軍,而是親自坐鎮,看昆達赤大軍緩緩退去。直到次年初,傳來消息,昆達赤家自家又起了紛争,她才搬師回朝。
    ……——
    前前後後,近一年的時間,祝纓終于回來了!
    陳放也松了一口氣:如今戶部尚書這活,真不是人幹的!兩處用兵燒錢,還不算國家日常的收支。終于,可以省支這一筆持續流失的錢糧了。
    祝纓卻不能讓他太輕松,跟着祝纓一同回來的,還有撫恤與封賞的名單。祝纓做事,從不苛刻下屬,有過的必罰,有功的也必有相應的升賞。朝廷不同意,她會為下屬争取。
    祝纓直接面聖,将名單遞給了皇帝:“陛下,這些都是與您年紀相仿的年輕人。這些,年紀稍長,老成持重,現在正當年。現在,保境安民都要他們出力。”
    皇帝越發憔悴了,有氣無力地道:“非是我不願,還北地未平呢……”
    “正因如此,才要給北地打個樣,讓他們知道,朝廷不會虧待有功将士。再者,這些人父兄都是我的舊人,将他們托付給我。我想,我多大年紀?能帶他們到幾時?不如早放手。陛下,他們都是去年才重新啓用的,底子幹淨。我想把他們轉托給您。”
    皇帝的心跳得厲害,臉上紅色越來越重,劇烈地咳嗽了起來:“咳咳!”
    陳放得說,跟祝纓作對,是真的難受!
    皇帝同意了,丞相同意了,可錢從哪裏來?
    陳放跑到了政事堂,坐在地上不起來了:“您得給我個主意。”
    祝纓往他身邊一蹲,說:“宮裏花錢太多了。”
    “咝——”
    祝纓在他耳邊輕聲說:“我找個人,幫齊王罵一罵兩宮和皇帝奢侈吧。錢,不就能省下來了麽?”宮裏還有好幾場大慶典沒辦呢,都省省得了!對了,宮女宦官要那麽多幹嘛?裁一裁,省錢。
    祝纓又看了一眼施季行,大理寺也該拉幾頭年豬出來殺了。
    那這個可以!
    陳放也小聲說:“誰啊?”
    祝纓心道,當然是劉昆,我身邊還能有誰?
    陳放爬了起來,嘀咕道:“這些都是小巧,一時應急。真正該做的,還是開源,抑兼并,括人口,國家才能真正好起來。”說着,竟真的傷心了起來。
    王叔亮一直看熱鬧,二人咬耳朵時他就非禮勿聽了,待陳放感慨,他說:“這才是大臣的樣子啊!可惜抑兼并的事情數次中斷,眼下又有齊亂未靖,待北地奏凱,就該着手啦。”
    祝纓道:“那也得先準備一下,朝廷就拿一張紙去抑兼并麽?”
    “要準備,當然要準備啦,”陳放說,“還得有人吶!”
    這話又戳到了王叔亮的痛處,他和施季行是着手了,可這人還沒養成。他問祝纓:“您……有何良策?”
    祝纓雙手一攤。
    當年,她南歸之前,已經做了準備了,可惜了,三十年過去……鋤頭柄也爛光了吧。
    “在西陲這大半年,倒有幾個,可是放在西陲都不夠用。那裏百廢待興,屢遭兵火,不能輕易放棄,還是留在那裏用吧。其他的,你多費心。”
    王叔亮頓足道:“怪我早年不夠剛強,不敢任事。”
    祝纓道:“已經開始了,就不提當年了……”
    三人正說話,忽有人白着臉跑過來找陳放——陳萌病危,陳夫人又要請祝纓也過去一趟。
    王叔亮道:“既如此,你快些回去吧!部裏的事先放一放。”
    陳放拱一拱手轉身就走,左腳絆右腳,把自己摔倒了!祝纓及時出手,卻低估了他的體重,僅僅保住他的臉沒有直接拍在地上。
    祝纓道:“我送他。”
    王叔亮點了點頭。
    陳放這樣子騎馬恐出意外,祝纓叫了輛車,把他塞到車裏,一同回了陳府。陳夫人正在榻前,聽說兒子來了,忙問:“祝相公呢?”
    祝纓道:“來了。”
    陳夫人示意兒子去看丈夫,自己卻與祝纓低語:“這死鬼,看着像是糊塗了,眼都直了,必要見你,說有事要問。他要胡說八道,你萬莫放到心上。”
    祝纓點點頭,陳放又來請祝纓進去說話,母子二人都很疑惑,陳萌會說什麽呢?要說托付兒孫,已經托付過了,且不必再言,祝纓也是個厚道人。
    祝纓站到了陳萌的床前,俯下身,陳萌的手伸出來在空中胡亂抓了一把,吃力地道“到底,是哪一個?”
    陳放心道:太子?已經立了。繼任的丞相?會是誰?
    陳夫人眉頭正緊,聽祝纓說:“無論是哪一個,都活得很好。”
    陳夫人面色慘白,雙腿一軟,陳放又搶着要扶她:“娘,怎麽了?”
    陳萌眼睛直勾勾地瞪着帳頂,頭一歪,死了。
    祝纓嘆了口氣:“大郎,具本奏上吧。嫂嫂,把二郎他們都叫回來吧。”
    陳夫人道:“哎?哎!哦。”
    陳放得去寫奏本,祝纓與他一同走出去,祝纓道:“鴻胪寺那裏,我打招呼。你們丁憂,不要猶豫,趁我還在政事堂,為你們家看三年,我盯着你還朝。”
    陳放拱一拱手:“多、多謝姑……”
    他忽然住了口,問道:“剛才,我爹的話,與‘姑姑’有關系,是麽?他總讓我們拜見兩位姑姑,我母親也知道?我……”
    “你不用問她啦,她也未必願意提這件事。去問問馮家吧,當年他們家的義仆,挺出名。”
    “是……”
    ……
    祝纓又要辦陳萌這一件事,這件事反而簡單,自己上祭儀,讓鴻胪寺上點心。戶部尚書雖然空着了,王叔亮就請祝纓先盯一盯戶部,祝纓可以自己克扣宮裏的花費了,再不用陳放配合。
    眼下就只剩一件大事:齊王。
    祝纓不打算親自北上,陳放一丁憂,她現在也走不開,且姚辰英在北地這麽長時間也漸漸穩住了局面,自己過去就是搶功,不好。不如在後方做些事情,将姚景夏等人調到北地,也算圓了他的心願……
    心裏将各種事務一一安排好,又回政事堂,施季行也聞風到了,三人湊到一起,重新安排了朝政。
    施季行也不介意殺幾頭年豬,三人的步調很快統一,當下具本,又給皇帝提議。王叔亮執筆,祝纓道:“對了,你們的子弟,我随便用了哈。戶部要我盯,我得有人手。他們要是回家哭訴幹的都是刀筆吏的事,又或者天天算賬,你們不許護着。”
    兩人都說:“不會,不會。你只管調-教。”
    陳萌的過世,三人都有點點傷感,但此時說着國事,心情卻着實不能算壞,王叔亮寫完了奏本:“二位,來瞧瞧?要是沒有什麽錯訛,就署名吧。回來咱們再斟酌,我想當年先父與施、陳二位老相公也曾為國儲材,得一子璋,天大幸事。如今我們也當效仿先人,哪怕得幾個江政呢?”
    施季行也說好,祝纓道:“你們拿定了主意,我自是贊成的。”
    三人相視一笑,後面宮中隐隐傳來響動——太皇太後死了。
    哦豁,又可以省一筆錢了,她,就先不罵了。祝纓想。
    三人忙去見皇帝,只見皇帝眼睛紅紅的,眼中含淚,看起來并不想在祖母的喪禮上省錢。
    施季行對皇帝說:“陳萌也故去了,陳放丁憂,戶部現在無人主事,我們議定,由子璋暫管。”
    皇帝望向祝纓,動情地道:“太皇太後的身後事……”
    祝纓截口道:“太皇太後有遺言嗎?”
    “唉,要我勤政愛民,做一明君。善待兄弟,孝敬母後……”
    祝纓道:“有落在紙上嗎?”
    “說的時候已然有氣無力哪裏還有力氣書寫?”
    祝纓道:“那,這遺言或許還沒說完。您看,人活一輩子,到老了,就是關心晚輩,必要妥當安寧、綿延不絕才好。一是娘家的,二是婆家的。從來賢後,無不約束外戚,唯恐在自己身後犯法,法不容情。她雖不提自己娘家,您也要照顧到。老人家憂心齊王不孝、殘害兄弟……是吧?請召岳夫人入宮,她是岳氏女,太皇太後要她代書也說得過去。做成一篇文字,以彰太皇太後之德,豈不是您的孝心?”
    皇帝不哭了!
    最終太皇太後的喪儀也是“從儉”,還是她自己遺令裏寫的。
    ……
    祝纓算過了,單這一筆錢,就能讓有功将士的封賞寬裕起來,不用擠別處的費用了。
    當晚是王叔亮值宿,祝纓心情不錯地回到了府裏,又收到了一條不錯的消息。
    消息是安南來的,自祝纓拜相,投安南的人就變多了,明顯水平也高了一些。
    尤其女子也多了起來。
    劉遨正在準備新一次的科考。
    祝纓将信函給劉昆看了,說:“忙不?”
    “還應付得來。”劉昆謙虛地說。
    “那就放半天假,去岳夫人那裏坐坐。松快,松快,接下來,咱們會很忙,忙到你沒功夫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