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宁澜照例想屯些山药和酸枣,可是他小觑了大家冬天里对吃食的热情,今年他山药和酸枣一共才挖了一篓,都给笑笑研究做吃食了。
    笑笑已经长开了,眉眼间能瞧出些好看来,她喜欢看宁澜做饭,没事儿也爱钻研些吃食,宁澜去镇上时还给她寻摸了两本写吃食的书。
    ......
    “啊啊啊,”等到腊月二十最早做的一批酱油终于酿造完成了,宁澜看着桶里流出的棕色液体,彻底舒了一口气。
    临近酱油出缸这一个月,他吃不好睡不好,就怕做失败。冬日里进的少,出的多,宁澜手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
    “哥哥疯了?”正在做酸枣糕的笑笑惹不住问宁磊,饶是宁磊心智成熟,此刻也睁大眼一脸迷惑。
    宁澜带着几坛子酱油去了镇上,开始一家饭馆一家饭馆的敲门了。
    吃了几回闭门羹,宁澜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有些低落。他给自己买了一份好吃的,慢慢吃完,重新收拾了心情换条街道继续敲门了。
    “走走走,谁有空尝你着劳什子东西,没看见大厨正忙着吗,”宁澜被不耐烦的赶了出来,被赶的多了,他也习惯了,脸上还能一直保持着温润的笑容。
    “怪有意思的,你去把他叫上来我尝尝他的东西,”隔壁酒楼一看似纨绔的公子哥儿,趴窗户上看宁澜好大一会儿了,这年轻人不急不恼的,叫他生出些好奇来。
    “这位小哥,我家公子有请,”宁澜正打算进另一家饭馆,被叫住了,跟着小厮进了一家酒楼二楼的雅间。
    “小哥卖的是什么东西?”雅间内一风流青年,大冬天还拿着一般折扇晃来晃去。
    宁澜倒出一小碟子酱油递过去,“还请公子先品尝过再说。”
    “咸,带有鲜香,还有一丝回甜,可是调味品?”那风流公子瞬间正经了起来。这风流公子姓刘,叫刘承,他家生意不少,其中有一支专门做调味品生意。
    宁澜点头,“公子好厉害,不知能否借用一下后厨,我做两道菜给公子尝尝?”
    刘承点头同意后,来时领路的小厮带着宁澜去了后厨,“这边请。”
    宁澜做了一道白灼青菜,一道猪油拌饭,两道菜都没有难度,越是简单的菜色越能衬托出酱油的味道。那刘公子尝过果然是非常满意的。
    “这叫清酱油,既能增加菜肴的味道层次,也能改变菜的色泽,”宁澜这才开口向刘公子介绍酱油。
    “这东西来路小哥可能保证?”这时的许多手工艺都掌握在少数几人手里,一代代相传。宁澜衣着在农家算好的,在大家公子面前就有些寒酸了。刘承有这样的顾虑也是人之常情。
    宁澜神情自若,“自然能,清酱油都由我亲自酿制,配方其他人绝不会有,不管刘公子要如何打消顾虑,我都会配合。”
    “好,我信你,”刘承看宁澜眼神纯净,不似说谎。不过他的手下也已经下去打听了宁澜的来路了,头一回合作么,先小人后君子,谁也说不了什么。
    刘承拉着宁澜东扯西扯拖时间,等手下回来悄悄对他使了个眼神,刘承才问,“不知小哥有多少清酱油。”
    “不多,现下只有 500 斤。”
    “价格呢?”
    “咱们头一次合作,15 文一斤。”
    刘承琢磨一会儿,“小哥若是诚心做生意就再便宜点,我多要一些,就当交个朋友如何?”
    “刘公子有所不知,这清酱油酿造极其麻烦,需要消耗不少人力物力,而且最少要晒足 150 天,才能保证味道,”宁澜顿了顿又说,“若公子全要,最低一斤 13 文。”
    “12 文,不用你送,我安排人去拉如何?”
    宁澜佯装为难了好一会儿,才点头答应了。
    交了定金,隔天刘公子便遣人把酱油拉走了,并付清了剩下的银子。宁澜拿着银子,心中彻底踏实了。
    腊月二十八,宁澜带着宁磊去送年礼,相熟的几家都是一样的肉和酒,三爷爷那里多送了一壶酱油。
    秦大哥那里,除了多送一壶酱油,笑笑还给秦大嫂肚子里小娃娃准备了一些小棉垫儿。
    县衙这边。
    “公子,宁公子的年礼送来了,”快过年了张九如还有很多事情,小满在晚饭时才把宁澜来过的事情说了。
    “以后他来直接请过来,”张九如微微皱眉,他一忙起来什么都顾不上,下人怕扰了他轻易不敢过来,“都有些什么?”
    “一些吃食和酒,还有......”小满递给张九如一包东西,“公子自己看吧。”
    张九如打开那包东西,里面包了一包干梅花,一包松子仁,还有一封信,信上字迹笔画间略显稚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