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远同罗舅舅一起来的,郑重的给宁澜道了谢。
    ......
    “公子,宁公子送来一坛桃花酿和两盒八珍糕,”这日午时,张九如刚忙完,小满就过来了。
    “他人呢?”
    “宁公子等了片刻,我看他有些困,叫他去客房休息了。”
    “你去叫厨房添两个菜,等宁澜醒了我同他一起吃饭。”
    “是,”小满听吩咐下去安排了。
    “九哥,你怎么不叫我呀,”宁澜睡醒,不知几时,推开门就看见了园中凉亭下坐着的张九如。
    “今日天气舒爽,我正好在院中吹吹风,”张九如向宁澜挥手,“过来,我们今日就在这儿用饭。”
    张九如准备的午餐是一道笋蒸鹅,一道东坡脯,一道清炒时蔬,一道莲藕汤,还有一碟素馅包子。几道菜量都不大,两个人吃也不会浪费。
    宁澜尤其对东坡脯感兴趣,原以为是猪肉,尝过之后才知道是鱼肉做成的。
    东坡脯是《事林广记》种记载的做法:鱼肉切作横条,用盐醋腌过,在粗纸上渗干汁液,香料磨粉同黄豆粉拌匀,鱼条轻轻裹一层粉,再刷一遍麻油,晒到半干,吃的时候煎熟即可。
    “好吃,”宁澜又夹了一块东坡脯细细品尝,口感层次丰富,鱼肉很有嚼劲,香料的味道也很特别。
    张九如帮宁澜把桃花酿满上,“你这桃花酿是用雪水酿的?”
    “九哥好厉害,一尝就知道,”桃花酿光颜色就能醉人,喝起来甜甜的,只有淡淡的酒香,但宁澜觉得这一坛他酿坏了,酒味很重,“那九哥知不知道桃花仙人?”
    张九如摇头,“从未听闻。”
    宁澜磕磕巴巴地说,“桃花仙人,桃花仙人有一首桃花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那这桃花诗,还有那三清茶你都是哪里看来的?”
    宁澜托着下巴,盯着张九如看,“你猜。”
    张九如不与他打机锋,宁澜又凑过去,“神仙给的,我也是神仙派来的,九哥信不信。”
    张九如和宁澜对望好一会儿,轻轻吐出一个字,“信。”
    宁澜被那眼神盯的落荒而逃。张九如使人在后面跟着,护他安全到家。
    宁澜走后,张九如在亭下站了好久。
    傍晚,宁澜睡醒把另外一坛桃花酿也开了,确实是甜甜的,花香重,酒香淡。暗自懊恼,怎么拿了一坛酿坏的给九哥。
    “哥哥,你要出门吗?”下午宁澜回来就睡了,晚饭时也没醒,笑笑就把饭一直热着,“饭还温着呢。”
    “我先把这坛酒给文伯送去,一会儿吃。”
    关于果树嫁接,宁澜总害怕自己出错,正好宁致文饭后无事,便又把嫁接育苗的注意事项口述了一遍,宁澜一字一字记录下来。
    “文伯,劳烦你再帮我再看一遍,有没有记漏的?”宁澜把记录的几张纸递给宁致文。
    宁致文看了宁澜的字,脸都黑了,仔细查看一遍摇了摇头,“以后这样的字不要拿到我面前。”
    ......
    “我打算把家中的房子重新盖一盖,”宁澜手中总算是宽松了,这日便把宁磊、笑笑叫在一起商量盖房子的事情,“你们有什么想法都说来听听。”
    小黑和小九儿也过来凑热闹,三人一猫一狗围坐成一个圈圈。
    家中房子破旧,勉强住了快三年了,宁澜早有盖房子的打算,只是直到现在手里才有余钱。
    “我们都听哥哥的,”宁磊和笑笑其实觉得现在挺好,这里比他们之前住的破庙强多了。
    “房子的采光上我想弄的更好一些,”宁澜慢慢说出他的打算,“厨房也得大一点,多添一个火灶,这样笑笑研究药膳更方便。”
    “谢谢哥哥,”笑笑过了年就十一岁了,出落的越发好了,又聪慧勤奋,平日里识字、研究药膳、跟李大夫行医一样没落下。
    “宁磊这边要有一个书房,只是咱家院子不大,如果没地儿建书房就把你的房间建的大一点如何?”
    “都好,哥哥做主吧,”宁磊也乖乖道。
    “那好吧,你俩有啥想法随时告诉我,”宁澜又抱起小九儿,“给我们小九儿和小黑也盖个窝好不好呀。”
    宁澜不懂盖房,原来他打算盖楼的,这样就可以留出一个大院子,种花、种菜、种果树,再在院子中扎个秋千,摆两个躺椅。
    后来才知道他这样的老百姓,不够身份盖那么高的房子。
    过了几日宁澜就去请了孙望来帮他盖房子,孙望从小就被送出去当学徒,跟着一个盖房子的老师傅跑了很多地方,直到老师傅干不动了,孙望才回了洞溪村。
    孙望一手砌火炕的技术在十里八村都是出了名的,听说是他当学徒的时候因缘际会和金人学的。人又实在能干,外村的人都愿意请他盖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