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你弟弟前程,”宁澜三两句把她弟弟动手的缘由说了,“当然我也只是猜测,说不说由你决定。”
    月儿了然,也就不在隐瞒,“小时候,母亲抛下我们走了,我们都很恨她。”
    月儿的父亲原来是个生意人,手下有一家铺子,一家子过的和和美美的。他有一次外出应酬,回家时下起瓢泼大雨,不小心摔瘫了,大夫说治不好,她母亲便卷了家中所有的银钱跟一个外地的商人跑了,从此杳无音讯。
    第61章
    那时月儿和弟弟宋衡才七八岁, 她父亲不能动弹,家中没有能立的住的人,便把铺子卖了换了些钱,一家三口靠这些钱生活。因为母亲的所作所为, 她父亲被人指着鼻子耻笑, 她和弟弟也吃尽苦头。
    宋衡打小就想找到那个外地的商户把他狠狠踩到脚下,因此想尽办法读书, 时日长了, 这股倔劲打动了宋父。那时卖铺子的钱因为治病已经花的七七八八, 宋父把家中祖宅也卖了,等到他能拄拐行走时病就不再治了, 省下钱供宋衡读书,月儿大了些也开始四处打零工赚钱。
    跪着的宋衡腰背挺直,唯有通红的双眼泄漏了情绪。先生无声叹息,“罚宋衡诵读《春秋》百遍, 需倒背如流, 年后回来我会检查。”
    “多谢先生,”月儿把宋衡搀扶起来, 又带着他像宁磊道歉。
    宁磊接受了道歉, 接着道,“我是哥哥捡来的, 六岁之前跟着一个老乞丐乞讨,那年冬天大雪, 老乞丐把厚被子给了我和姐姐, 他冻死了。如果不是遇见哥哥, 我也已经冻死了, 我可怜么, 我一点也不可怜,因为我知道谁对我好,谁对我重要。有些人有些事,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和心思。”
    宁澜一脸欣慰,孩子真的长大了。宁磊下午上完课就放假了,宁澜懒的来回折腾,就在外边找了个茶楼等他。月儿只请了一个时辰的假,知礼先把她送回了铺子。
    那边张长瑜也放假了,宁澜不好再在署衙同张九如一起住,就回小院了。
    晚上阿南收工回来,带来了东城有名的糟肉,一大屋子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了个饭。众人吃饱了坐着闲话,只有阿北摸着浑圆的肚子还在啃猪蹄。
    阿南实在没脸看弟弟的吃货样子,“少吃些,晚上吃多了不克化。”
    阿北憨笑一声应下,这时听见有人敲门,麻利地起身,“我去瞧瞧是谁。”
    “少爷,是月姐姐一家,”阿北领着人进来,一个拄着双拐的瘦削的男人走在前面,后面跟着月儿和宋衡。
    待月儿介绍完人,宋父开了口,“今天的事她俩回家跟我说了,是宋衡的不对,应该跟你们道歉。另外还要跟你们说声谢谢。”
    宋父拄着拐带着月儿和宋衡弯下身子,宁澜忙把人扶起来,“这可使不得,事情已经过去,就不要再提了。”
    宋衡一脸真诚站出来,对着宁磊道,“谢谢你帮我解开了心结。”
    宁磊摇头,“我也没做什么。”
    “还要谢谢东家平日里对月儿的照顾,”宋父叫月儿和宋衡把带来的一大块肉、两壶酒留下,“本就是冒昧登门,不过多打扰你们了。”
    打月儿一进屋,宁澜就注意到她和知礼刻意站的远远的,两人也不敢对视。宋父带着月儿和宋衡一走,宁澜故作漫不经心地问,“月儿也是个大姑娘了,今年几岁了?。”
    阿北个小机灵鬼故意大声道,“我听说过了年就十六了。”
    “哦,那定亲了吗,若没有定下是不是官媒就给配了。”
    “还没有,听说官媒配的都是什么酒鬼、赌徒这类的,”阿北长吁短叹,“唉,要摊上这样的人,可就惨啦!”
    知达闻听此言冲了出来,“少爷,我想娶她。”
    “哦,”宁澜使劲绷住表情,“娶谁?”
    “月儿,求少爷帮我提亲。”
    “哇,快看知达哥脸红了,”阿北悄悄对阿南说道,谁知他声音根本就没压下去,一屋子的人听的清清楚楚。
    知达这才抬起头,一看众人的神色便知他们早就知道了,急切问宁澜,“少爷同意了?”
    “我同意有什么用,月儿愿意吗?”
    “愿意的!”
    “成,明个就找个媒人挑个好日子替你去提亲,”宁澜高高兴兴地应下。
    “多谢少爷,”知达鼓起勇气,“少爷,我还有一事相求。”
    “你想赎身?”宁澜早想到了此处,奴籍的人哪怕是娶个良籍,生下来的孩子仍然要世世代代为奴的。
    “是,求少爷应允,”知达没想到少爷先说了出来,激动的心要跳到嗓子眼了。
    知礼、阿南、阿北也不敢出声说什么,此时屋子里掉一根针都能听到动静。